競和策略

 賽局理論必備五大元素

  • 參與者
  • 附加價值
  • 規則
  • 認知
  • 範疇
競合
  1. 思考互補品-像是作業系統與軟體
  2. 價值網
    1. 公司在中間,垂直線上面是顧客,下面是供應商,左邊為競爭者,右邊為互補者,互相畫線,但左右跟上下只連公司,就是價值網的圖
    2. 互補者-顧客同時喜歡你的產品和另外一位參與者的產品,勝過單獨擁有你的產品,那另一位參與者就是互補者
    3. 競爭者-顧客擁有另一位產品,就不需要你的產品
    4. 供應商
      1. 供應商提供商品給你與另一位參與者,勝過只提供給你,那麼另一位參與者就是互補者
      2. 如果供應商提供給另外一位,而不給你,就是競爭者
    5. 價值網的對稱姓
      1. 顧客與供應商的腳色互相對稱
      2. 競爭者與互補者互相為倒影
  3. 分析你得價值網路
  4. 扮演多種腳色
    1. 人有一種傾向,會把每一個新的參與者都看成是競爭威脅
    2. 然而許多參與者除了和你競爭外,也和你互補
    3. 所以除了留意競爭威脅外,也要尋找互補機會
  5. 創造市場-企業彼此是
    1. 創造市場的互補者
    2. 瓜分市場的競爭者
賽局理論
  • 紙牌遊戲(最後通牒)-有時把餅做小,反而有利競爭,像是刺激稀有性,讓人可能買不到
    • 遊戲一人做莊拿26張黑牌,其他26人客拿一張紅牌,雙方談好價格就可以得到100元(湊齊黑紅兩張牌),所以雙方要互相討論100元的分潤,然而莊家如果丟棄一部份的黑牌,反而可以刺激莊家的喊價
  • 你的附加價值=你有參與賽局的餅的大小減去你沒有參與賽局時餅的大小
  • 規則-向紙牌遊戲是沒有硬性規定議價方式,所以可以單獨議價,也可以群體議價
  • 認知-不同人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參考:我切你選,切的人會盡量切平均,選的人會盡量選大的,這樣比較有機會達到公平
  • 界線-賽局通常對會設計好界線,但是現實的賽局通常是沒有界線的,有十人會把世界化成很多獨立的小賽局,但其實很多都是有相關的,所以要注意不要見樹不見林,所以要看清楚市場,也免加入別人的賽局,結果影響到自己原本的商品
  • 理性與不理性
    • 他我中心
      • 附加價值-將自己放進其他賽局者的情境,評估你對他們有多少價值
      • 規則:將自己放進其他參與者的情境,預測他們會怎麼回應你的行動
      • 認知:將自己放進其他參與者的情境,去了解他們如何看這場賽局
改變賽局
  • 成為參與者-有時在賽局中能做的最大貢獻是創造競爭,但千萬不要白白送人。因為有時競爭非常花錢,所以要先確定能獲得報酬才能加入賽局,萬一對手又是接近獨佔的老牌企業,要充分研究。
    • 所以最好的情況是別人"付錢請我玩",或是已有訂單的情況下進入賽局
      • 要求拿到報酬才參加賽局的方法
        • 要求對方分攤與競標的喀蕭,前期投入資本或其他進入賽局所需的成本
        • 要求一份簽好字的合約銷售
        • 要求簽訂"最後決定條款"
        • 要求見到會重視你參與競價的人,並與他洽談
        • 除了目前洽談中的業務,也可以要求為其他業務報價
        • 反過來要求客戶提出一個他願意接受的價格,其實也可直接要求現金
      • 積極報價的隱藏成本
        • 你的時間可以用在更好的地方
        • 你可能接到生意卻賠掉錢,因為低價
        • 原本的供應商會報復-結果你們雙方等於是把高利潤的客戶換成低利潤的客戶
        • 現有的客戶會想要更好的條件,因為你把價格壓拉低了
        • 新客戶會把低價當成基準
        • 競爭者也會把低價當成基準
        • 幫客戶的競爭者降低成本,對自己沒有好處
        • 不要破壞掉競爭者的玻璃屋,讓他們有所顧忌,就比較不會去搶你的客戶
    • 引進其他參與者
      • 引進顧客-當你是市場壟斷者,讓餅變大
        • 教育顧客、推廣新技術、新概念來讓自己的設備變得更好更便利
        • 付錢招來顧客,讓餅做大,以免因為市場小,而被少數買主控制價格
        • 補助"一部分"顧客,其他顧客就會跟進,付費購買。像是早期家用網路數據機
        • DIY:自己成為自己的顧客、以開發市場、確保需求,擴充規模。就像是自己建立品牌或下游公司
      • 引進供應商-有了更多的供應商,就不會太依賴某家廠商
        • 付錢請他們加入賽局
        • 成立採購聯盟,成為更大買主
        • DIT:成為自己的供應商,確保供應不虞匱乏,還可以創造競爭
      • 引進互補者-可以提高附加價值
        • 代表自己的顧客成立採購聯盟
        • 付錢請互補者參與
        • DIY:自己成為自己的互補者,不要一來別人來開發互補品或是提供便宜的互補品
      • 引進競爭者
        • 將你的技術授權出去,不只為了獲利,也為了防止自滿
        • 創造第二供應商,以鼓勵買加採用你的技術
        • DIY:製造機會,讓企業內部的不同團隊彼此競爭
    • 剷除競爭者-必要的時候,有些產業開始衰落,為了讓廠商取得足夠的產能生存下去,收購競爭者可以是合理又合法的做法
    • 改變參與者-每當參與者改變,每個人的附加價值就會更著改變
  • 附加價值
    • 壟斷事業的附加價值(像是鑽石)
      • 限制供給
        • 好處
          • 幫助你拿到更大的餅
          • 或許可以讓你更出名
          • 或許可以提供免費的宣傳
          • 或許可以讓顧客在等候補貨時,先去買你比較不熟門的產品
        • 壞處
          • 市場的餅會縮水,供給不足導致銷售量減少
          • 可能會讓你少掉一個顧客,因此未來的銷售也更跟著減少
          • 讓顧客產生敵意
          • 市場出現缺口,引來競爭者
    • 競爭事業的附加價值
      • 取捨
        • 建立附加價值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出聰明的取捨。訣竅在於如何讓顧客花1元得到2元的附加價值
        • 讓顧客願意多付的價格超過你增加的成本
        • 減少成本,同時讓顧客願意多付的價格不會減少太多
      • 兼得
        • 降低成本來提供更好的產品
        • 提供更好的產品來降低成本
    • 商業關係的附加價值
      • 酬謝顧客-靠獎勵忠誠來建立忠誠
        • 用實物而不是用現金酬謝顧客
        • 把最好的酬謝留給最好的顧客
        • 酬謝顧客順帶擴展業務
        • 不要太早或太晚酬謝
        • 向顧客預告你會酬謝他們
        • 要有自覺你可能得和別人搶忠實顧客
        • 讓競爭者也有忠實顧客
        • 就算你壟斷市場,也不要忘記酬謝顧客
        • 要酬謝客戶,也要酬謝供應商
    • 模仿-良性競爭,締造雙贏
      • 惡性模仿的解藥
        • 收集顧客意見回饋,為顧客量身打造產品,競爭者無法模仿你,因為他們沒有相關資訊
        • 建立品牌識別,讓大家都認識你
        • 擴大產量,移動到學習曲線下方
        • 積極擴大產量以壓制競爭者,讓他們無法跟著你移動到學習曲線下方
    • 改變附加價值
      • 如果你無太需要面對競爭,你就不必擔心自己每有附加價值,此時要考慮的問題是,要不要限制其他賽局參與者的附加價值,以及如何限制
  • 規則
    • 顧客合約
      • 最惠顧客條款:
        • 賣方角度
          • 好處
            • 讓你成為更強硬的談判者
            • 減少顧客議價的動機
          • 壞處
            • 對手想靠低價搶走你的顧客變容易
            • 你想靠低價搶走對手顧客會變困難
        • 顧客角度
          • 好處
            • 如果其他顧客得到更好的價格,你也可以享受的到
            • 和競爭對手相比,你不一定處於成本劣勢
            • 如果其他顧客拿到比較好的價格,你也不會臉上無光
          • 壞處
            • 當其他人有最惠顧客條款,你就比較難拿到優惠價格
      • 用對手角度看報價的隱藏成本
        • 他的時間可以用在更好的地方,他不太可能搶走你的客戶
        • 他可能接到生意卻賠掉錢,因為低價
        • 你可能會降價報復-結果你們雙方等於是把高利潤的客戶換成低利潤的客戶
        • 現有的客戶會想要更好的條件,因為他把價格壓拉低了
        • 新客戶會把低價當成基準
        • 競爭者也會把低價當成基準
        • 他幫客戶的競爭者降低成本,對他沒有好處
        • 他不該破壞你的玻璃屋,因為你有所顧忌,就比較不會用激烈手段搶他的客戶
      • 配合競價條款
        • 好處
          • 減少對手出價誘因
          • 報價時不必再費心猜測對手的價位,你會知道對手的報價
          • 讓你自行決定是否要留住顧客
        • 壞處
          • 對手可以漫天報價卻不必真的履行交易
    • 供應商合約
      • 無條件支付契約
        • 好處
          • 供應商要面對風險減少,你可以要求對方降價作為回報
          • 競爭對手搶顧客的動機減少,因為你幾乎一定會報復回去
        • 壞處
          • 如果未能成功嚇阻競爭對手,價格戰會變得更加激烈
    • 大眾消費市場規則
      • 紅利折抵或回饋計畫
        • 好處
          • 讓你能夠提供便宜的價格給自己的顧客,又不會搶走對口顧客
          • 讓顧客變的死忠,甚至可以吸引其他貨比三家的消費者
        • 壞處
          • 用現金而不是實物來獎勵忠實顧客,無法提升附加價值
          • 應用在低價商品效果不佳
    • 政府規則
      • 反托拉斯法跟其他法規限制
    • 改變規則
      • 一把雙面刃,千萬不要盲目遵守別人的規則,但也不要以為別人會盲目遵守你的規則
      • 如果你想運用一條規則,最好不要做得太過火,美國西部諺語:一把手槍大過同花順
  • 認知
    • 吹散迷霧-預防紙老虎,找到孔雀的尾巴
      • 可信度測試
        • 如果你有能力做到,就用實際行動證明
          • 接受按績效計酬的合約
          • 提供保證
          • 提供免費試用
          • 打廣告
        • 你沒做的事也會傳遞訊息
        • 要求其他人證明自己可信
          • 提出按績效計酬的合約
          • 要求得到保證
          • 要求免費試用
    • 保持迷霧-好不容易成功說服別人你有能力,接下來就是維持認知,這時如果出現新資訊,改變別人的看法,你將得不償失
      • 隱藏資訊-在建立正面形象後,繼續維持的方法
        • 掩蓋自己曾經拒絕的計畫,當有多個計畫挑選十,把沒挑選的計畫消失,以免看走眼
        • 從眾-跟著羊群走,如果跟隨主流意見走,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不會是個人問題
        • 製造失敗的藉口
      • 迷霧中談判
        • 三大錯誤
          • 透漏底線,你可能因此只拿到這個價格,無法更多。就算你擺出強硬姿態也沒用,談判會陷入僵局。
          • 把威脅挑明了講。就算威脅已經隱然存在,明講還是會改變對方認知,自絕後路
          • 試圖消除你和對方的歧見。這不僅難以做到,還可能帶來反效果
        • 解決辦法
          • 採用中介人解決機制,幫助談判順利進行
          • 引進中介人,幫助對方了解談判破局的後果
          • 找出你和對方在哪些事情上彼此同意,那些不同意。利用認知不同來制定可以創造雙贏的協議
      • 製造迷霧
        • 複雜的訂價機制
          • 隱瞞高價
          • 遮掩投機的定價方式
          • 隱藏低價以維持高品質形象
          • 讓人無法貨比三家
        • 然而也造成
          • 管理成本增加
          • 顧客感到無所適從
          • 助長競爭者偷降價的行為
  • 範疇-沒有任一賽局是孤島(單一事件)。但我們還是會劃清界線,把世界切割成眾多的獨立賽局
    • 賽局的連結-整個世界就是得大賽局,所以看似不相關的局外者,隨時都可以成為參與者(同時也可以是競爭者或互補者),就像是晶片與車子,現在有車用晶片
    • 來自附加價值的連結
      • 柔道-借力使力,用敵人的重量擊倒敵人
        • 挑戰者要耴和對抗既存廠商的力量?
          • 策略
            • 挑戰者推出更優秀的新產品而且定價要夠高,才能避免吃掉既存廠商現有產品的營業額
            • 挑戰者願意為了前途未明的新產品賭一把,讓自己面對失敗的風險
          • 策略奏效的原因
            • 既存廠商暫時不想跟進挑戰者的產品,因為模仿會引發價格戰,加速原有市場的消失
            • 既存廠商可能跟著推出新產品,但不願意掛有原有品牌的名子,因為擔心新產品的失敗會損害原有品牌價值
          • 在這種情況下,既存廠商都面臨兩難
    • 規則帶來連結
      • 長期合約-如果你有優勢,就想辦法讓供應商(或顧客)互相競爭,爭取你的長期合約
        • 好處
          • 供應商(或顧客)只有一次機會,所以會更積極爭取
          • 力量在你手上,就該好好運用,鞏固優勢
        • 壞處
          • 長期合約可能難以制定,也難以執行
      • 套裝優惠的好處-可以增加銷售,卻不會損失太多毛利
    • 認資促成的連結
      • 進入市場發現自身產能不大,既存廠商可能會設法把你趕出賽局,這時你應該考慮採用相撲策略,一開始就要蓋大廠房,轟轟烈烈登場,如此一來既存廠商就不會激烈反擊,逼你放棄日後擴張的打算
    • 更大的賽局-永遠存在更大的賽局
  • 做好迎接變化的準備
    • 改變賽局的檢查清單
      • 參與者
        • 你是否已經畫好組織價值網,而盡量完整列出所有參與者
        • 你和顧客/供應商/競爭者/互補者之間有哪些合作機會?
        • 你是否希望讓參與者有所增減?你想讓那些新的參與者加入賽局?
        • 如果你成為某場賽局的參與者,會對誰有利?會對誰不利?
      • 附加價值
        • 你的附加價值是什麼?
        • 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你要特別問自己,能不能培養出忠實的顧客與供應商?
        • 賽局中的其他參與者有什麼附加價值?限制他們的附加價值是否對你有利?
      • 規則
        • 那些規則會幫到你?那些會害到你?
        • 你希望出現哪些新規則?你想和顧客和供應商簽定怎麼樣的合約?
        • 你有制定這些規則的優勢嗎?別人又是否有能力推翻他?
      • 認知
        • 其他參與者是怎麼看賽局的?他們的認知如何影響賽局的進行?
        • 你希望維持那些認知?你希望改變那些認知?
        • 你希望賽局是公開透明還是不透明?
      • 範疇
        • 賽局目前的範疇是什麼?你想要改變它嗎?
        • 你是否想讓目前的賽局連結到其他賽局?
        • 你是否想切斷目前賽局和其他賽局的連結?
    • 更大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