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報的目的:讓別人看到我們所看到的
- 要做到這點包含:娛樂+教育+說服+激勵=改變
- 所以我們發表報告、解說、推銷或故事,就是要讓觀眾從我們的觀點看事情
- 1. 說真話,聽眾就會感動
- 說真話三個好處:連結聽眾、產生熱情、找到自信
- 2. 講故事,聽眾就會理解
- 講故事三個好處:使複雜概念清楚、令人難忘及共鳴
- 3. 抓眼球,聽眾就會明瞭
- 修圖片故事的好處:聽眾一眼就了解、能抓住聽眾的心、聽眾不覺得無聊
- 原則一、說真話
- 原則一第一點、真話分三個面向:
- 頭腦:「我認為這是真的」(理智上的事實)
- 心靈:「我相信這是真的」(情感上的事實)
- 資料:「事實告訴我這是真的」(實際上的事實)
- 並非所有的真話份量都相同,心靈的相信最難、其次是頭腦的相信、最簡單的事資料的相信
- 所以好的簡報分享新資料,傑出的簡報改變聽眾所知,讓人驚豔的簡報改變信念
- 所以在製作簡報時,我們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針對這個主題、面對這群聽眾和從自己的角度,我應該講述哪一種事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桶子原則」
- 原則一第二點、桶子原則-所有的簡報都由三個要素組成
- 1. 構想:講者要分享的概念、心得、工具或規則
- 2. 講者:就是簡報者,我們擁有想要分享的東西
- 3. 聽眾:是簡報者想要分享構想的對象
- 1. 第一個桶子 = 構想
- 如果能暢所欲言毫不受限,「我到底想說什麼」?
- 2. 第二個桶子 = 講者
- 「我最希望聽眾記得我的哪個部分」?我分享這個構想時,我實際上是哪種人?高興難過?有信心沒信心?我是相信還是懷疑?
- 3. 第三個桶子 = 聽眾
- 聽我講述構想的人是誰?什麼可以打動他們?他們有什麼需求?
- 「如果我的簡報能在某方面改變他們,那會是什麼改變?」
- 以上三者彙整出來後,會有很多部分,第二個原則可以統整
- 原則二第一點、成功簡報的故事架構
- 成功的簡報是架構在清楚的故事架構上,這是簡報的骨幹,它可以讓複雜的問題變得清晰
- 1. 他不會沒完沒了
- 2. 他不會混亂不清
- 3. 他不是隨機的
- 原則二第二點、簡報四大故事架構
- 而所有的簡報都可以用四種故事架構來製作:
- 1. 報告:傳達事實 (進度報告、專案檢討、財務最新資訊)
- 報告讓資料有生命,改變聽眾的資訊
- 2. 解說:傳授新見解或能力 (學術論文、課堂講課、烹飪節目)
- 解說顯示做法,改變聽眾的知識或能力
- 3. 推銷:建議新行動或解決方案 (工作面試、業務推銷、產品發表)
- 推銷幫助跨越障礙,改變聽眾的行動
- 4. 戲劇:啟發新信念或觀點 (畢業典禮演講、佈道會、TED演講)
- 戲劇讓人心碎,又再次復原。改變了聽眾的信念
- 雖然故事的架構不同,但有兩個共通點:
- 1. 有開頭有結尾:好的簡報會向前推進,不是停在原點
- 2. 結尾總比開頭更上層樓:好的簡報會向上提升,不會沒有啟動任何改變
- 所以令人驚豔的簡報就是,你能把聽眾帶到多遠和多高的地方
- 當你決定簡報的故事架構時,我們可以想,我們希望聽眾改變什麼,那就是我們要選擇的故事架構
- 故事都有骨幹,推進簡報內容,還有佐證骨幹的小故事,添加細節內容
- 這在管理顧問術語中,稱為「水平 — 垂直敘事架構」
簡報P, presentation. 基本U, underlying. 訊息M, Message. 架構A, Architecture.
第一種故事架構:報告
報告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失敗的簡報型式。因為報告大部分都是說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只增加一些我們不知道的資訊,基本上就是寫來消除驚喜或戲劇性。報告不是令人印象深刻或想採取行動的提案。
好的報告就是不只是事實,還提供見解,讓資料被記得,被聽眾重視。
可以使用六脈思考模式 (6-Mode Thinking)
何人/何事(ww)、何地(w)、何時(w)、多少(hw)、如何(h)、為何(w)
以下是六脈思考圓餅圖,最好使用「何人/何事」或「為何」起頭
- 1. 為何:了解我們為何在這裡?「為了達成共識」
- 2. 何人/何事:我們談論的主題是誰,內容什麼?「這些是我們的參與者。這些是要討論的事情」
- 3. 何地:他們位在何處?要往何處?
- 4. 何時:他們何時互動?「這是事情發生的時間」、「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 5. 如何:這事情如何發生?「這是每件事情相互影響」、「這是事情的前因後果」
- 6. 多少:數字是多少?「我們有幾位參與者」、「我們有幾件事情」、「有多少資金」
報告的自我檢視成績單
- 1. 我們是說真實的故事嗎?
- 2. 我們增加了聽眾的資訊嗎?
- 3. 事實是可理解、有洞見、容易記得的嗎?
關於報告的一點想法
- 1. 有人說「挖,這簡報太棒了」那就是他們被改變了
- 2. 鮮少有人因為複誦事實而感到激勵
- 3. 把報告變成運動賽事播報
- 4. 盡可能更進一步加入另外的故事架構,讓簡報更精彩
第二種故事架構:解說
解說是要改變聽眾的知識和能力。解說就像樓梯,將聽眾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出色的解說,就是平順的帶聽眾更上一層樓
- 1. 每次一小步:從基礎開始,一次給一點新資訊。聽眾消化完,再餵進下一口新資訊
- 2. 每一步都直接推進到下一步:我們從這裡開始,然後再加上那個,接著在那個上面加進這個
- 3. 每一步都標明:一開始就告訴聽眾接下來報告的路徑,簡述每一步。每講一點就告訴大家說到了哪一步。到達目的地時,就擁有新能力
解說的自我檢視成績單
- 1. 我們說的是真實的故事嗎?
- 2. 我們增加了聽眾的知識或能力了嗎?
- 3. 新能力是否能夠直接了當到可以立刻練習,是否實際到可以立即應用?
- 1. 沒有無聊的主題,只有無聊的教學
- 2. 不論是說明什麼,解說流程的重點都是一樣的,三不五時用檢查點確認大家跟上進度
- 3. 如果能夠選擇,選擇解說的簡報型式會比報告好
目的是要改變聽眾的行動,要他們捐錢、買東西之類的
好的推銷簡報,首先要建立與聽眾的共同點,說明講者與聽眾都意識到的共同問題,然後提出解決方案。如果推銷有說服力,聽眾就會接受我們的想法,採取我們建議的行動。
過去推銷:老派硬式推銷
推銷視為雙方對立的主張,只有一方能贏。當問題很多,解決方法有限時,硬式推銷行的通。結束後,總有一方因為受挫而鬱悶。
現在推銷:新派軟式推銷
因為買賣雙方都有非常多的選擇,需要相互合作。軟式推銷買賣雙方在同一陣線,相互合作以達到最高的共同利益。結束後每人感覺都良好。
推銷的自我檢視成績單
- 1. 我們所說的是真實的故事嗎?
- 2. 我們改變了聽眾的行動嗎?
- 3. 新行動讓聽眾與我們同時都受益嗎?
- 1. 軟式推銷的關鍵,是建立與聽眾的共同基礎
- 2. 所有簡報都是在賣,唯有推銷簡報將銷售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大部分會議的專題演說、教堂佈道、TED,都是要改變聽眾的信念:協助餐與者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成為更好的人,或更有同理心或對事情更了解
要使用英雄的旅程,並且以一個簡單的圖形來說明
所以戲劇可以依照下列路線走
戲劇的自我檢視成績單
- 1. 我們說的是真實的故事嗎?
- 2. 我們改變或加強聽眾的信念嗎?
- 3. 聽眾會回想起、能體會這些信念嗎?0
- 1. 在其他故事架構中增加一點戲劇,一向是個好方法
- 2. 沒有一種簡報比戲劇更有力量
不論選擇哪種故事架構,都是連接我們與聽眾經驗的軸線;故事架構強,但可能中間斷裂,那我們就會失去聽眾,所以要避免
- 1. 故事架構太複雜 (打結)
- 2. 故事架構鬆散無力 (太鬆散)
- 3. 故事中斷 (架構失去連續性)
任何打斷連貫性的投影片,就是不好的投影片 (例如試圖解釋多個概念的投影片)
如果構想太複雜,無法以一張說明,那就拆解開來,以多張投影片整合說明 (p.174)
原則3:秀圖片說故事
我們最喜歡看圖片,頭腦喜歡有趣的東西,這樣可以讓大腦永遠專注
說明任何故事,只需要六種圖像
下圖從左上對應到右下的順序是,何人/何事、多少、何處、何時、如何、為何
我們可以善用六脈思考的方式,將我們故事架構所寫的主要概念文字轉變成圖
一般從何人/何事開始畫,順著六脈沒式思考圓餅圖邊畫邊想,再回到最上方時,就可以有簡報所需的每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