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處行 ~查理蒙格
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Benjamin Franklin查理蒙格投資三大原則
首先以五個實用觀念出發
- 股價合理的優秀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 股價合理的優秀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 股價合理的優秀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 風險:所有投資評估應該從風險評估開始
- 1.估算適當的安全邊際
- 2.避免和道德有問題的人交易
- 3.堅持為可見的風險要求合理的補償
- 4.永遠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
- 5.避免犯下大錯;避免資金持續虧損
- 獨立:「唯有在童話中,國王才會被告知自己沒有穿衣服」
- 1.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能力
- 2.記住,你的對錯,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或反對─唯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
- 3.隨波逐流只會讓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獲得中等的績效)
- 準備:「唯一的獲勝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擁有一點洞見」
- 1.透過廣泛閱讀把自己培養成終生自學者;培養好奇心,努力使自己每天更聰明一點點
- 2.比求勝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的意願
- 3.熟練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 4.如果想變得聰明,你必須不停追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 謙虛: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 1.只在自己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
- 2.辨識和查核否定性證據
- 3.抗拒追求「虛偽的精確」和「錯誤的確定」的欲望
- 4.最重要的是,別愚弄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 嚴格分析:運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查清單,能把錯誤和疏忽減到最少
- 1.區分價值/價格、進展/行動、財富/規模的不同
- 2.記住淺顯的,勝於掌握深奧的
- 3.做一個商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經濟學或證券分析師
- 4.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永遠關注第二層或更高層次的潛在影響
- 5.要往前想也要往後想;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 配置:正確配置資金是投資人最重要的工作
- 1.記住,最佳用途總是從次佳用途比較出來的(機會成本)
- 2.好點子得來不易;當時機對你有利時,要狠狠下注
- 3.別「愛上」投資項目;要視情況而定,伺機而動
- 耐心:克制天生好動的傾向
- 1.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 2.避免多餘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
- 3.幸運降臨時要保持頭腦清醒
- 4.享受結果,也享受過程,因為你活在過程當中
- 決心:當合適的時機出現,要果斷採取行動
- 1.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 2.機會不會常來敲門,所以當機會來臨時,抓住機會
- 3.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
- 改變:適應變化並接受不可避免的複雜性
- 1.認清並適應你所處世界的本質,別指望世界來適應你
- 2.不斷挑戰和主動地修正「最愛的觀念」
- 3.正視現實,即使你並不喜歡;尤其是在你不喜歡現實的時候
- 專注: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你原來要做的事
- 1.記住,聲譽和誠信是最有價值的資產:而且可能在瞬間化為烏有
- 2.避免妄自尊大和生出厭倦無聊的情緒
- 3.不要見樹不見林
- 4.務必排除不必要的資訊干擾
- 5.面對大問題,別當鴕鳥
理論框架
相互關連找到適合的模型,並學習基礎知識
- 數學、會計學、硬科學/工程學、統計學、心理學
- 筆者認為現在還須加上計算機概論跟哲學
- 新技術是否真的會讓產品更有利潤,主要還是要看前最後流向哪裡,誰是市場訂價者,不然就算買了新設備,新機台,也只會讓利潤留給消費者或是品牌,而幾年可以回收成本,但事實上可能過了二十年利潤也只有4%,所以變得節省的成本並沒有回到公司手裡。
- 成本確實是降低了,但並沒有得到降低成本的好處。所以購買新設備要做"第二步分析",搞清楚多少會流向自己手裡。
- 相反的,如果你是該通路或產業的價格訂製者,則可以花錢改善技術或是購買新技術,因為錢最後都還會流到自己手裡
評估待收購的企業
- 領導者值得信賴嗎?
- 會損害我們的商譽嗎?
- 會出現什麼問題?
- 我們理解這個行業嗎?
- 這家企業需要增資才能繼續運轉嗎?
- 預期的現金流量是多少?(我們並不期待會直線成長,但只要價格適中,週期性成長我們也能接受)
工作基本三原則(同時滿足是幾乎不太可能,但應該努力去嘗試)
- 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購買的東西
- 別為你不尊敬、不欽佩的人工作
- 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
什麼商品,漲價後可以賣更多?
- 1.奢侈品-因為價格越高可以停高"炫耀"功能
- 2.非奢此品-因為消費者可能認為品質更好
- 3.提高價格,把額外的收入,以合法的方式用於改善產品性能或改善銷售系統
- 4.提高價格,把額外的收入,以非法或不道德的方式來促進銷售。例如:賄賂採購代理人或其他對終端消費者有害的做法
首先以五個實用觀念出發
- 1:簡化問題的最佳方法是,解決那些顯而易見的大問題。
- 2:唯有數學才能揭示科學的真實面貌。
- 3:「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許多問題是透過正面思考無法解決的。
- 4:「如果你想要完成它,就自己動手去做」,思考問題依靠別人,那麼當問題超出你的能力時,你將大禍臨頭;因為許多專業其實是矇騙外行人的勾當,而且專家學者容易形成鐵鎚人思維傾向。
- 5:魯拉帕路薩效應。
- 各種因素間相互強化、並將彼此極大化」的特殊現象,這主要是形容透過掌握多種學科的思維模型,就能將世界上複雜的事物看得更為透徹、擁有更為強大的力量。而這樣的思維也進一步運用到他的生活與投資哲學:準備、紀律、耐心與決心。
- 筆者:簡單說天時、地利、人和
在此我彙整成分三部分說明,這些因素將強化「魯拉帕路薩」效應:
- 1、打造『金字招牌』:我們不能將它命名為〝OOO的咖啡因糖水〞,所以聰明的選擇『可口可樂』這個神秘又高貴的名字,他添加色素,看起來像紅酒,不是糖水,且將產品充氣,又像是香檳,然後決定它是適合冷藏飲用,天熱時飲用涼爽無比,運用這些形象來刺激消費者的心理反射,如他們渴望的漂亮女人手裡拿著飲料等等。
- 2、獨一無二的口味:在飲料中添加刺激品,比如糖和咖啡因,經過不斷的實驗,喝起來能讓人們感覺極大的快樂且無害,而這種超級重要的口味配方,必須絕對保密,所以不能申請專利,我們會大肆宣傳我們擁有配方,這樣將加強"巴夫洛夫效應";終究,隨著食品化學發展,對手遲早會生產出跟我們差不多的飲料,但到了那是我們也已擁有規模優勢。
- 3、從「微觀經濟學」到「規模優勢」:我們得到口味的領先和品牌效應,再經過砸大錢買廣告,使得新飲料在市場上迅速擴展,而對手則買不起廣告,來引發條件反射效應,漸漸的我們形成強大的規模優勢,這種結果和"產量創造力量"等效應結合,在銷路上更帶來極大的成本優勢。除了這樣,人類天性"有樣學樣",心理學上稱「社會認同」,僅僅看到別人消費,而引發模仿性消費,所以我們設計廣告和行銷計畫,來加強"社會認同",如此賣的越多,銷售威力就越大。而為了要保持規模優勢,就得佔有50%以上的市場,所以要在世界各地設立裝瓶廠,打造永不缺貨的銷售管道,最重要的是,不可以讓裝瓶廠擁有永久經營權或以最初的價格購買糖漿,所以我們只需要幾家生產糖漿,來滿足世界需求,如此就能擁有〝定價權〞,最終形成對手無法超越的「規模優勢」。
◼而取得成功之後,還要逆向思考,哪些因素應該避免:
- 1、我們必須要避免消費者久而生膩,根據現代達爾文理論,消費者一但生膩,其生理機制就會對這個飲料產生抗拒,而不再消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讓消費者在大熱天一瓶接一瓶的喝我們的產品,而不生膩,公司必須透過實驗來解決問題。
- 2、必須避免失去強勢的商標名稱,哪怕一半也不行,若市場上出現「百比可樂」,那麼就會損失慘重,就算出現,也會是我們所有。
- 3、既然市場大為成功,我們就要避免妒忌帶來的惡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到名副其實。我們將致力提高產品品質、合理的價格,以及提供消費者無害的快樂。
- 4、當品牌的味道占領市場後,應避免對味道做出改變,即使在測試下,新口味比較好喝;當味道深植人心,一但改變就會產生「被剝奪超級反應症候群」,對公司造成嚴重損失,也可能讓對手因為複製我們的味道而取得優勢。
心理學
我們來詳細討論每種傾向引發的錯誤,同時描述如何防止犯這樣的錯誤,並進行一些總體的討論。以下是這些傾向:
我們來詳細討論每種傾向引發的錯誤,同時描述如何防止犯這樣的錯誤,並進行一些總體的討論。以下是這些傾向:
- 一、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 獎勵機制,會改變人的認知與行為,好的一面如抽成的業務員,工作績效會更加突出,壞的一面則會做出不道德的事,懲罰也強烈地影響人的行為與認知,但效果不像獎勵那麼好。
- 二、喜歡/熱愛傾向
- 人類「天生就喜歡和熱愛」對他好的人,這種傾向造成的實質後果是,1. 忽略熱愛對象的缺點,對其百依百順;2. 偏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熱愛對象的人、物和行為;3. 為了愛而扭曲其他事實。
- 三、討厭/憎恨傾向
- 人類「天生就討厭和憎恨」對他很壞的人,這種傾向造成的實質後果是,1. 忽視討厭對象的優點;2. 討厭那些會讓自己聯想起討厭對象的人、物和行為;3. 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實。
- 四、避免懷疑傾向
- 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會盡快做出定以便消除懷疑,這是經過漫長的進化,促使動物傾向盡快清除眼前的懷疑。但如果一個人沒有受到威脅、又無須考慮任何問題,他是不會急於做出決定來消除懷疑的。
- 五、避免不一致傾向
- 人類的大腦不願意做出改變,這是「避免不一致性」的表現。所以人很難改掉壞習慣,當人們累積大量僵化的結論和態度,而且不經常去檢查,即使有大量證據證明其錯誤,仍不輕易改變。乃至於一個人只要假裝擁有某種身分、習慣或者結論,他自己通常就會信以為真。
- 六、好奇傾向
- 人類文明中,好奇之能促進知識發展,而文化背景則能提高其效率。
- 七、康德式公平傾向
- 康德以其「絕對命令」而聞名。所謂絕對命令是某種「黃金法則」,要求人遵守某些行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遵守這些方式,就能保證社會制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此外,當人們期待卻沒有得到公平分配時,往往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 八、羨慕/妒忌傾向
- 動物在演化過程中經挨餓,當牠們看到食物時,就會產生占有食物的強烈衝動;如果同儕已經占有食物,那麼往往會出現衝突局面。這可能就是人類羨慕/妒忌傾向的起源。
- 九、回饋傾向
- 人類和許多動物一樣,身上也有以德報德、以牙還牙的極端傾向。但可能會受到誤導,例如,當汽車業務員慷慨請你到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端給你一杯咖啡,你非常有可能因為這個細小的禮貌動作當了一回冤大頭。
- 十、簡單聯想誤導傾向
- 人會根據以前的經驗和簡單的聯想所誤導,如價格最高,品質最好。避免簡單聯想而做蠢事的破解對策是:1. 謹慎審視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成功的偶然因素,以免受這些因素誤導,進而誇大新計畫成功的機率;2. 看看新的行動計畫中,將會遇到哪些在以往成功經驗中沒有出現的風險。
- 十一、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
- 現實太過痛苦,令人無法承受,所以人會扭曲各種事實,直到它們變得可以承受。
- 十二、自視過高傾向
- 自視過高的人比比皆是,好像90%每個人都自認自己駕駛技術在平均水準之上;認為自己買的彩券比較會中,自己買的股票以後會漲。
- 十三、過度熱觀傾向
- 人在失意時不但會表現出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傾向;當他已經成功時,則會過度樂。解決愚蠢的樂觀傾向,正確的方法是透過學習,習慣於應用費馬/帕期卡的機率論。例如你擲骰子一次擲出六的話你就贏。即你贏的機率是六分之一。
- 十四、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 人常會小題大作,對眼前的損失斤斤計較,而忘了真正重要的事。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也常讓參加公開拍賣會的人加重損失,如同「社會認同」傾向,會讓人相信其他競標者的最新報價是合理的,然後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就會強烈驅使他喊出一個更高的價格。要避免在公開拍賣會上付出愚蠢代價,最好的辦法就是巴菲特的簡單做法:「別去。」
- 十五、社會認同傾向
- 如果一個人依照別人的思考和行動方式,自動地去思考和行動,就能簡化一些原本很複雜的行為;這種從眾的做法往往很有用。所以對人類社會而言,下面兩種措施非常重要:1. 在壞行為散播之前加以阻止;2. 宣導和展現所有的好行為。有些卑鄙的銷售業者會操弄目標客戶,利用騙子和率先購買者的社會認同效應,使目標客戶更容易受到社會認同的影響,增加業績。所以自己能唯一值得掌握的技能,就是學會忽略別人的錯誤示範。
- 十六、對照誤導傾向
- 由於人類的神經系統並不是精密的科學儀器,因此必須依賴某些更簡單的東西來掌握外界資訊。不但感知是如此,認知也是如此,結果就造成了人類的對照誤導傾向。例如商家通常會瞎編一個比正常價格高很多的假價格,然後在廣告中把售價標示為偽造價格的折扣價。
- 十七、壓力影響傾向
- 突然而至的壓力,比如遭遇威脅,會導致體內的腎上腺素激增,引發更快、更極端的反應。壓力會使社會認同傾向變得更加強大。
- 十八、易取得性誤導傾向
- 人類的大腦是有限而不完美的,很容易滿足於容易到手的東西。所以對容易得到的東西,大腦會高估其重要性,因而表現出易取得性誤導傾向。避免受此傾向的主要對策,通常是按程序辦事,包括使用總是很有幫助的檢查清單。
- 十九、不用就忘傾向
- 所有的技能都會因為不用而退化。一個有智慧的人,其一生都會不斷練習他所有有用卻很少用上、且多針對來自其他學科的技能,並把這當做是一種自我提升的責任。
- 二十、毒品誤導傾向
- 這種傾向的破壞力極大,常常會對認知和人生帶來悲劇性的後果。
- 二十一、衰老誤導傾向
- 年齡增長自然會造成認知衰退,每個人認知衰退的時間早晚和速度快慢不盡相同。持續快樂思考和學習,多少能夠延緩終將面對的衰老。
- 二十二、權威誤導傾向
- 和所有祖先一樣,人類也生活在階級分明的權力結構中,所以大多數人生下來就要跟隨領袖,而只有少數人能夠成為領袖。因此,人類社會被組織成階級分明的權力結構,這些結構所形成的文化,則增強了人類追隨領袖的天性。所以有時會產生權威誤導傾向,當權威人士下了錯誤的命令,執行者雖然認為這命令不太合理,但也會按照執行。
- 二十三、廢話傾向
- 做為一種擁有語言天分的社會動物,人生來就有本事囉哩囉唆,說出一大堆廢話,給正在專心做正經事的人造成許多麻煩。有些人會製造大量廢話,有些人則很少廢話。
- 二十四、師出有名傾向
- 人,尤其是文明社會的人,天生就熱愛追求準確的認知,以及在這過程中得到的快樂。不幸的是,乃至一個人隨便給出毫無意義或不正確的理由、也能使他的命令要求更容易被遵從,因為大多數人者認為有理由的事就是重要的事。
- 二十五、魯拉帕路薩傾向
- 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造成極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