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管理

使用事實證據來取代傳統智慧

如何執行循證管理

  • 使用健全的邏輯和分析
    • 1.熟悉分析與邏輯之類的課題,讓自己變得更精明,消息靈通的消費者,能夠評斷企業知識和研究報告的品質
      • 必須注意問題的解釋/邏輯/推論
      • 不要犯倒果為因的問題,先有因才有果
      • 也不可以見樹不見林
    • 2.發展出一套不同的評量來判斷企業知識作品和研究報告
  • 循證管理標準
    • 以對待舊點子的方式來處理舊點子
    • 以懷疑的態度來看待突破性的點子和研究-他們幾乎不可能發生
    • 頌揚聰明人所組成的群體和集體智慧,不讚美個別的天才
    • 強調你的研究和實務做法之優缺點
    • 使用成功和失敗故事來說明其他事實證據所支持的實務做法,但不必然將他們當作真正的證據
    • 採中性立場來看待意識形態和理論,根據最佳實證來研判管理實務的作法,而非跟流行
  • 正確的才能
    • 才能是人人可以努力學得,而不是少數人的專利
    • 彆腳制度定律比彆腳貓定律更具威力
    • 智慧:最關鍵的才能?
      • 運用知識來採取行動(同時對自己的知識保持懷疑)
        • 了解也承認自己的知識限度
        • 對自己的知識保持謙虛的態度
        • 請求並接受別人幫忙
        • 願意協助他人
        • 保持好奇心-發問/傾聽/不斷努力叢生邊的人事物去學習新東西
    • 鼓勵員工發表意見和多管閒事-以便促進智慧
      • 具有智慧能力的員工
        • 吵雜的抱怨聲-立即修正,讓每個相關人員知道制度失敗的原因
        • 吵雜的麻煩製造者-總是指出別人的錯誤,唯旨在協助他們和組織學習,而不再於指責個人
        • 有警覺心的犯錯者-告訴上司和同事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以免別人犯相同錯誤。當別人發現他們錯誤時,他們會主動溝通;學習-不是給人最佳印象,才是真正的目標
        • 具破壞力的提問人-止於至善是這種人的特徵。他們總是不斷地問:事情為什麼這麼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 重大組織變革之前要審視的問題
    • 這個做法有比現行做法好嗎?
      • 成功機率有多高?
      • 要在組織內先行測試嗎?
    • 這場改變值得花時間、金錢和營運混亂的代價嗎?
      • 你預定的時間與金錢是否符合實際要求
    • 做好只做象徵性改變,而不改變真正核心嗎?
      • 真正執行核心變革是否會傷害組織績效?
      • 假如不執行這場變革,會不會傷害組織的聲望和一些重大關係?
    • 這場變革有利於你個人,但不利公司嗎?
      • 這場變革是方便你工作,而使別人工作困難嗎?
    • 你有足夠權力發生變革嗎?
      • 你有足夠的內部支援和資源嗎?
      • 你目前的盟友夠有實力嗎?
      • 你有強化支持者跟弱化敵對陣營的對策嗎?
    • 員工已經面對太多變革而喊吃不消嗎?
      • 會不會一次改太多東西,導致員工不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 員工可以隨著變革進度開展,一邊做一邊學嗎?
    • 你能夠撤銷變革方案嗎?
  • 成功變革的基本要素
    • 人們不滿現狀
    • 人們想達到的方清楚,而且他們能聚焦於著個方向
    • 人們一再傳達出達成目標的信心
    • 人們接受改變是一場混亂的過程
  • 個人行為的能見度就大大影響了我們對事件的解釋,注意只看個人在採取行動,卻無法洞察個人所受的限制,因為環境條件大體上是隱藏起來,難以看見的。
  • 執行原則
    • 將你的組織是唯未完成的實驗雛型
    • 不要誇大其詞,只講事實
    • 掌握明顯而普遍的小事務
    • 以外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和你的組織
    • 權力/聲望和績效使人頑固/愚蠢並抗拒正確事實證據
    • 假如所有努力通通失敗,設法遲緩壞措施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