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書名:One Up on Wall Street: How to Use What You Already Know to Make Money in the Market
彼得林區 征服股海
原文書名:Beating the Street
彼得林區 學以致富
原文書名:Learn to Earn: A Beginner’s Guide to the Basics of Investing and Business
作者: 彼得.林區、約翰.羅斯查得
原文作者:Peter Lynch、John Rothchild
原文作者:Peter Lynch、John Rothchild
彼得.林區(Peter Lynch)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在他的書中也介紹到他如何挑寫自己的投資策略,其中有一點我有機會還真想嘗試,再投資一家公司前先去拜訪這家公司,看看值不值得˙投資,等我哪一天成大戶後就開始這樣做。它著三本書及很值得閱讀,內容的觀念也比較偏向現在的價值投資法,而非短線的投資。
林區認為日常生活裡不難發現好的投資對象。例如四周有個自己覺得喜歡的產品,也有不少人喜歡,這種優異的產品,還需要做什麼研究呢?所以觀察自己的工作領域,留意周遭群眾的消費習慣,買些什東西
了解自己準備投資的企業
心理建設
- 不避過奉高估投資專家的技巧與智慧
- 善用你已知道的事物
- 你不必永遠都正確,甚至不必再大多數的時候正確,績效一樣可以領先市場
- 連續投資幾支穩定成長股,賺取20%到30%的複合報酬率,也可以賺到大錢
- 投資是投資上市公司,而非整個股市市場
- 不同類型的股票,有不同程度的風險何報酬
- 不要因為股價上漲或下跌,就認為自己挑隊或挑錯股票
- 沒有買進/挑選中的好股票,與你沒有關係
- 不要理會短期波動
- 預測經濟景氣毫無用處
- 也許下個月/明年/或三年後股市就會出現一次修正
- 在修正時期,也就是讓績優股出現可以買的低價
- 預測股票市場短期方向毫無用處
- 股價經常與基本面背道而馳,但長期而言,股價還是取決於公司獲利的趨勢與持續性
- 持續追蹤你持有的公司,就像是玩一場永遠不會結束的梭哈
- 公司表現的糟糕,小心他會變得更糟
- 不要因為股價低,就買進前景平平的公司
- 公司成長快速有其原因,沒有哪家公司可以一直快速成長
- 根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謹慎調節自己手中的部位並換檔操作,就可以改善投資績效。
- 一翻出好牌,就加碼投資,反之,就收手
- 在股市裡,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賣賣手段
- 十字搞與圓鍬-真正區掏金的賠錢,但賣十字搞得都賺錢-及投資促進該行動的附加裝置的製造商
- 免費網路-有的公司不屬於網路產業,但也有在經營網路業務 LIKE 沃爾瑪、DHL
- 附帶利益-用網路降低成本
設計一份投資組合
- 雞蛋放在安全的籃子裡
- 分散持股類型
- 記得定時除雜草,而不栽花,不好的公司要定時處理,留下滿意的公司
檢查表
- 所有股票都適用
- 本益比-要注意特定公司的本益比是高是低,並且和相同產業得類似公司做比較
- 法人機構持股比例越低越好
- 公司內部人士是否買自家股票?企業是否買回庫藏股?,如都有是正面訊息
- 到目前為止的盈餘紀錄是否穩定,或者起落甚大?(只有在資產股這類型,盈餘才相對不重要)
- 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否健全還是疲弱(負債對股東權益),並易此來評價其財務實力
- 現金部位-該公司擁有美股?元的現金淨值,就代表這家公司不會跌破該價格
- 股票的六類型-企業必須做分類,但不需要太精確。隨著時間這些企業也會改變分類
- 緩慢成長型-多是大型、老化的公司的成長率,可能是擴張到能力的極限-通常是大型傳產股
- 買進目的
- 只有股利,所以重點是會不會持續發放股利,並且股利是否有成長,找出股利占盈餘的比例,比例低就代表容易面對困難時期
- 賣出時機
- 市占率下滑(連兩季)、沒有新產品或減少研發金費、是否"多慘化"經營
- 耗費大多資金,使資產負債惡化,導致股價下跌,但沒有多餘的資金可以買回庫藏股
- 即使股價低,但股利殖利率還是低到無法引起投資人興趣
- 穩定成長型-績優股-大型傳產股,但是成長動力仍然十足
- 買進目的
- 這類公司是穩定的大型公司,所以關鍵在於股價,而本益比可以告訴你股價是否偏高
- LIKE 可口可樂-觀察本益比是否偏高,是否有"多慘化"經營,成長率是否有再上揚,如要長期持股觀察景氣不好時的表現
- 賣出時機
- 本益比比同業高
- 經理人和董事沒有買自家股票、成長趨緩
- 過去兩年推出的新產品,銷售狀況時好時壞;而正在研發的新產品還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問世
- 佔公司盈餘25%、且易受景氣循環影響的重要事業單位,正開始面臨景氣下滑的影響
- 公司成長已經趨緩,雖然公司以降低成本來維持獲利水準,但是未來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已經相當有限
- 法人機構大量持股,且被認定為穩定成長型,一旦漲幅超越大盤,通常代表股價即將要休息或下跌了
- 快速成長型-通常為小型/年輕/積極的企業或新企業
- 買進目的
- 小型或觀察公司賺錢的特定產品是否是公司主要獲利來源
- 盈餘成長率是在20%~25%之間,高於就不好,太高怕未來沒有辦法成長。是否有再多個城市經營。
- 這家公司是否在一個以上的城市,成功複製其經營模式,並證明未來擴張將會成功
- 這家公司是否還有成長空間。像是國內市場是否飽和?海外市場狀況?
- 本益比是否和其成長率相當
- 擴張的速度是否加快還是正在減慢?,如一次性消費是否會讓使用者重複購買,沒有將會是大災難
- 少數法人持有這家公司股票和很少有分析師分析該公司,這對快速崛起的公司是利多
- 成長型公司的三階段
- 初創型:公司在此階段要把他的理念轉化成基本事業
- 此階段風險最高,因為成敗未定
- 快速擴張期:公司在此時切入新的市場
- 此階段是最安全跟最賺錢的時候,此時的公司只要不對複製成功經驗就可以持續成長
- 成熟期:即一般熟悉的飽和期,此階段就必須了解持續擴張非易事。
- 是公司問題最多的時候,代表公司發展已經達到極限,必須再尋找其他提高盈餘的方法
- 賣出時機
- 銷售而減少-同一季同一家店面銷售額減少3%
- 新店面銷售狀況失望
- 高階幹部辭職,跳巢對手公司
- 公司到處尋找資本或是宣傳跟法人機構宣稱未來錢景佳
- 本益比太高,例如30倍,然而對未來兩年的盈餘成長率預估,最樂觀也只有15%~20%
- 景氣循環型-汽車/航空/輪胎/鋼鐵/化工業/國防工業
- 觀察工需求關係,也就是注意存貨狀況,是否有新對手
- 景氣復甦時,通常本益比會降低;而一旦盈餘創新高,奏資人就要注意是否景氣擴張是否要結束了
- 賣出時機
- 商品需求下降、及公司庫存升高
- 大眾商品價格下跌,像是石油和鋼鐵
- 建構華麗的新廠房,而不是將現有廠房現代化
- 公司是著降低成本,但依然無法跟國外競爭
- 工會合約即將到期,且工會領袖宣稱在新合約理爭取上次合約沒有爭取到的福利
- 轉機型-應為某個因素,企業突然變好
- 買進目的
- 曾經失敗過的公司-還剩多少現金與負債,如果破產股東可以拿到什麼,公司如何起死回生,生意好轉了嗎,成本降低了嗎?,效果如何...還是可被逼債到什麼程度?
- 轉機的類型-東山再起的計畫為何?
- 拉我一把型-靠政府紓困保證
- 誰料想的到型-自己做不好使股價下滑,後來卻又大漲回來
- 有些是生意突然好轉
- 成本是否縮減?如果是,其成效如何?
- 突發性小問題型-可能工廠出了意外,但問題不大
- 出淤泥而不染型-被原本的母公司獨立出來,反而獲利成長
- 重整增加股東價值型-把不賺錢的子公司處理,讓事業回歸本業或...。
- 賣出時機
- 過去連續5個季度公司債務持續下降,但公司最近的季度財務報告顯示這個季度公司債務增長了2500萬美元。
- 存貨增加數度大於銷售成長率、公司存貨增長速度是銷售增長速度的兩倍。
- 市盈率相對於預期收益增長率而言高得離譜。
- 公司下屬實力最強的分公司50%的產品都銷售給一個最主要的客戶,而這家客戶自身正在遭受銷售增速放緩的痛苦。
- 資產型-眾多分析師所疏忽的企業/有大量資產的公司
- 買進目的
- 資產價值多少?,是否擁有隱藏之產?
- 持有資產是否與股價相符,那就代表股價被低估了
- 有多少負債要靠這些資產來償還?
- 這家公司的新負債,並使得資產價值更低?
- 是否有人要收購這家公司?,並讓股東能從這些資產中獲利
- 賣出時機
- 法人開始持股,且都是集中幾家共同基金
- 公司雖有抵稅額度,但由於政府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使其效用大為減少
- 預期用2000萬美元出售的事業單位,結果只賣了1200美元
- 雖然股票價格低於實際的市場價值,但是公司的管理階層要宣布發行額外的股票,以協助做多角化經營
- 挑選贏家的重點
- 了解公司的本質與所屬類型或分類
- 尋找已經開始賺錢,而且證明其經營模式可以成功複製的小型公司
- 特別當心成長率高於50%至100%的公司
- 避開熱門股
- 不要太相信多產化經營,容易變多慘化經營
- 最好避開第一波漲勢,先等公司的計劃能否奏效再說
- 人們可以從工作領域中獲得極具價值的基本面情報,而且可領先專業投資人好幾個月
- 自己分析公司,不須理會任何報明牌的人,即使他非常聰明或很有錢
- 敲邊鼓效應-別被人或理專影響,自己做自己的,其他人給的資訊或建議都只是參考,不管他人是否建議要換持股或是高低點的語言,都以自己判斷為主
- 投資看起來乏味/平凡的公司,而且未受法人注意的簡單公司
- 非成長型產業中,中度快速成長的公司(20%~25%),將會是理想的投資標的
- 尋找具備某項利基的公司
- 買進艱困公司的股票,必須尋找財務狀況良好的公司
- 管理能力可能很重要,但重點在於公司前景,而非總裁的花言巧語
- 尋找買回庫藏股的公司
- 研究公司歷年股利,跟過去景氣衰退時的盈餘表現
- 只根據帳面價值買股票,不僅非常危險,還不切實際,應該以真實價值為準
- 如有疑慮時,不訪等等看在行動
- 保持心胸開放,不要排次新的想法
- 誰有沒有辦法滴水不漏,專注於自己以把握到的
- 一些對於股價愚蠢的說法
- 如果股價已經升跌,再下跌的空間有限-不見得
- 股價已經漲很高了,怎麼可能再上漲?-不見得
- 美股財3美元,還可以賠多少?-還是有可能會下市
- 股價最後總是會長回來-不見得
- 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不見得,在最黑來臨前,肯定還是一片漆黑
- 再等下去,也不會有結果-世事難預料
- 錯過了這家公司,我就要逮住下一家-通常下一家也都不太行,且同樣市場/產業可能大者恆大
- 這支股票上漲,是對了,那支股票下跌,是錯的-不見得,這通常無法證明什麼
了解買進的理由
- 完美企業要素
- 企業越單純越好,不論哪個白癡都能經營這家公司,因為經營者遲早會碰到白癡
- 成長快速的企業,最好屬於緩慢成長的產業
- 擁有利基市場的產業
- 營運項目讓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挑選那些別人不想投資的產業。像是雜貨店折價劵,市場小,如太多廠家根本沒有利潤可言,所以一般企業也不會想進入
- 慢速成長產業裡的快速成長業者。如此可避免競爭。
- 產品與服務是消費者必須持續購買的
- 現金多,負債少,無債企業不倒閉
- 股價偏低而企業價值偏高
- 公司內線持續買進股票,公司持續買進自家股票
- 完美股票
- 名子聽起來很無聊、做是無聊生意(瓶蓋)、做讓人搖頭的生意(吸管)
- 任何人(白癡)都能經營的公司
- 分拆公司-由母公司拆出來的子公司(獨立的公司)
- 法人未持股、分析師沒追蹤
- 因為某些因素而受到壓抑的股票-謠言,涉及有毒廢棄物
- 零成長產業
- 擁有利基優勢-砂石場-砂石難以載走,同業難以進入(地利),獨佔事業;製藥廠...
- 大家會持續購買的東西-藥物、飲料...;(玩具考慮因為小孩有了一個就不會再要同樣的東西)
- 科技使用者而非製造者-超商
- 內部人士買進自家公司股票
- 企業回購自家公司股票-用途1.提高股利 2.開發新產品 3.開辦新事業 4.收購其他事業
- 經營模式可不可以被複製
- 該避開的股票
- 熱門股
- 或未來的...股-LIKE 未來的蘋果
- "多角化(慘化)"經營公司
- 口耳相傳股
- 中間供應商-產品集中於同一客戶(B2B)
- 小心名稱花俏的公司
- 運用已經擁有的知識挑選股票。身為員工要了解公司與所屬產業概況,身為消費者就自然要研究各種產品和服務
- 取得事實資料
- 利用證劵商-問問看他們是否有推薦或某支股票他們整麼看
- 打電話或郵件給該公司-先充分研究該公司狀況含財報,提出專業問題,例如負債以減少,請問未來如何降低負債?
- 你可以相信他嗎? 公司通常都會說真話,因為財報遲早要公開,但要注意是否有誤導之前或沒說的事實
- 拜訪公司感受當地氣氛與工廠或辦公室狀況
- 並與相關人員建立私人關係,除了拜訪公司外股東會也是認識公司人員的好方法,記住最好是在私下狀態
- 實地調查-在該公司所販售的店面或產品,了解是否大眾喜愛
- 打聽老闆和顧客對公司的言論(評價)是否一致
- 閱讀公司報告-觀察年報
- 流動資產:現金及件金項目+有價證卷=現金部位
- 負債中找到"長期負債"如果比前一年少,代表生意好的訊號
- 觀察債務是長期還是短期
- 如果現金增幅大於負債,代表財務健全
- 現金部位大於負債代表情況還可以
- 在觀察十年內在外流通的股票總數,如果有變少可能是公司載回購自家股票,這也是好訊號,如果想知道是不是可以問營業員
- 財報注意的數字
- 營收比例-觀察什麼樣的產品佔總營收的比例多
- 本益比-不可太高,如果本益比低於成長率,那就可以考慮
- EX:本益比15倍、成長率6%,代表股價可能開始下跌(少於一半就是非常負面訊息),反之,本益比6倍、成長率15%,那就是找到一家被低估的股票
- 其他公式:{長期成長率(?%)加上股利殖利率(?%)}再除以本益比(?倍)得出???。如果數值小於1,就不理想,大於1.5還可以,最好數值是大於等於2的股票
- 現金部位-觀察每股可以獲利多少(現今淨值)
- 但要注意企業是否會把多餘現金用於"多慘化"經營
- 負債項目-觀察負債表裡,股東權益跟負債所佔的%數(股東權益80%&負債20%可以接受,反過來就不行)
- 股利-有發放股利的公司比較不會亂花錢,如果能在不景氣發放那就會是長青樹公司,而且股利需越發放越高
- 多注意企業是否在景氣不好的時候,也能照樣發股利
- 帳面價值-如果帳面價值大於股價,可以考慮,即菸屁股公司
- 注意不代表資產真的出售後的價值,EX帳面上一台設備5000元,但實際賣出只有500元,那就會跟帳面價值不同。
- 隱藏資產-土地、石油、金屬、品牌...
- 像是麥當勞是一家跨國連鎖速食餐廳,但實際上是地產公司
- 也可以注意該企業是否握有其他好企業的有價證劵,有時母公司會長得比子公司來的多
- 現金流量-公司經營事業所收進來的現金金額,如果股價為20元,每股現金流量為2元,即10:1(一般的水準),現金報酬率為10%;如果每股現金流量為4元,現金報酬率為20%,那就很好,但如果發現每股現金流量為10元,現金報酬率為50%,那就別等了,大量買吧
- 存貨-看是否有增加(觀察會計法是先進先出或是後進先出)
- 退休金計畫(美國)-注意退休基金是否低於給付權益,差太多代表公司可能出問題
- 成長率-如果可以找到年年售價(產品)調高,但又不會流失客戶的公司,那是好的投資標的。
- 如果該公司成本增加4%,但售價調高6%,及獲利率則為2%(6-4),即盈餘增加20%
- 底線-稅後純益及稅前淨利-稅前淨利率高的公司比較容易撐過景氣寒冬
- 基金
- 長期投資股票型基金比較好
- 如要買公債不要跟基金公司買,因為只會白付管理費
- 把基金分散投資三到四種基金(成長型、股票價值型、興新成長型)
- 想擴大投資,買低於大盤很久的基金
- 找到操作穩健的就該緊抱不放,常常換成本高
- 儲貨業指南
- 股價市價
- 上市價格-如果跌破市價可能是超跌
- 股東權益對資產比值(E/A)-E/A值越高越好,一般在5.5~6區間,小於5有問題。
- 股息
- 帳面價值
- 本益比
- 高風險不動產-比率低的儲貸機構,不要高過10%
- 預期90天的呆帳-即被倒帳
- 抵押處分
- 投資既有趣又刺激,但若不下苦功就可能有危險。
- 華爾街專家的意見、看法,絕不能帶給散戶任何優勢。閣下的投資利器就在你自己身上,投資你瞭解的產業及企業,才能發揮自身優勢。
- 過去三十年來,股市漸為專業人士和法人把持。大家都以為強敵環伺下,單幹戶相對不利。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散戶反而容易在夾縫中找到自己的天地。勇敢地邁開步伐,你也可以擊敗大盤。
- 股票只是表象,上市公司才是實質。閣下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企業狀況。
- 在短期內,或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內,上市公司經營得很成功,股價不一定就會有所反映。但長期而言,企業成功與否,跟股價會不會漲,絕對是百分之百有關。而利多不漲,正是賺錢的好機會。要買好公司的股票,還要有耐心。
- 買股票時,要知道因何而買。光說:「這股票一定會漲!」是不夠的。
- 不熟悉的產業或企業,勝算通常不高。
- 買股票跟養孩子差不多,別生太多讓自己手忙腳亂。業餘投資人大概有時間研究8家到12家上市公司,注意買、賣良機。但持股不必超過5支以上。
- 如果找不到好公司的股票,儘管把錢擺在銀行,等發現再說。
- 不瞭解其財務狀況之前,不貿然買進該司公司的股票。資產負債結構不佳的公司,就是會虧大錢的股票。在閣下拿血汗錢去冒險之前,先仔細檢查資產負債表,看他的信用狀況有沒有問題。
- 不要一窩蜂搶買熱門產業的熱門股。低迷、停滯產業中的好公司,通常就是寶。
- 小公司要等真正開始賺錢後,才去投資。
- 像是服務業可能在某地已很有名,但也要他在其他地區也做起來(經過市場考驗),才適合投資,證明該公司的經營模式讓消費者接受
- 投資夕陽產業,一定要找耐力夠的公司。不過也要等整個產業有復甦跡象才行。試問,蒼蠅拍和真空管產業而今安在?
- 如果用1000元去買股票,頂多就是把1000元虧光。但若有耐心就可能賺個1萬元,甚至5萬元。同時操作太多股票,很可能忙中出錯。一生只要掌握幾支好股票,就夠您吃喝不盡了!
- 在各個產業、各個區域內,一定還有投資專家還沒發現的寶藏,靜靜等待散戶發掘。
- 空頭市場跟冬天寒流一樣正常。如果閣下預作防備,是傷不了人的。股市重挫,大夥驚慌殺出,正是檢便宜的大好機會。
- 想賺股票的錢,誰都有辦法,但膽量可不是人人都有。若閣下很容易在驚慌中殺出,請遠離股市,連股票基金都別碰。
- 世界上總有些事令人擔心,但別讓週末恐懼症把你嚇倒,也不要管報上那些聳人聽聞的預測。賣股票,是因為公司基本面有問題,而不是天快塌了!
- 天曉得利率、經濟景氣或股市未來怎樣,不如把精力放在上市公司,仔細研究閣下投資的企業最近狀況如何。
-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研究十家企業,總會發現其中有一家,會比預期還好。若研究50家,可能就會挖到5家。股市中永遠有驚喜,能找到專家忽略的股票。
- 作股票但不下功夫研究,跟玩牌卻不看牌一樣。
- 股票和選擇權不同。操作選擇權,是跟時間賽跑。但若看中好股票,時間就站在你這邊,慢慢跟它磨。或許你錯過沃瑪百貨的第一個五年,但第二個五年,它還是很棒的股票。
- 閣下若有膽量作股票,但沒空也不想自行研究,可以去投資股票共同基金。這時分散資金頗有必要,不過買進6家相同類型的基金,可不算分散。而是分別投資成長類股、價值型、小型股、大型股等不同類型的共同基金。愈常進出股票共同基金,資本利得稅負愈重。所以只要找到一家或數家表現不錯的共同基金,就別再胡思亂想了,好好盯著就行。
- 全球主要股市,過去十年的總投資報酬率,美國只排到第八名。閣下可以挑選績效不錯的海外基金,撥點錢投資經濟快速成長的地區。
- 長期來看,精挑細選的股票或基金,一定比債券或貨幣市場基金好。但若閉著眼睛亂買股票,可不比把錢藏在床底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