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流程

購屋流程

  1. 評估購屋需求
    1. 評估需求
    2. 自身財力
      1. 估算存款
      2. 計算生活必須金
      3. 計算購屋自備款-存款-生活必須金
      4. 計算家庭每月總收入
      5. 計算每月能支付的放貸金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
      6. 推估可貸款金額
      7. 評估能買房子的總價
      8. 注:影響買方的因素:貸款期限/貸款利率/房屋種類/房屋價格
    3. 居住區域
      1. 品質
      2. 增值潛力
        1. 生活機能-交通/周邊設施(公園...)/環境品質(治安/衛生/...)
        2. 都市發展計畫
      3. 價位
    4. 居住面積
    5. 房間數-用途
  2. 選擇房子
    1. 預售屋
      1. 找接待中心
      2. 看模型屋或樣品屋
      3. 成交後簽約付訂金
        1. 自備款分四階段
          1. 訂金
          2. 簽約金
          3. 開工款(也些建商為了促銷,可能不收取)
          4. 工程期款
      4. 興建期間,按期繳自備款
      5. 興建完成後交屋
      6. 風險:完工品質與承諾不符/興建過程倒閉/房屋無法完工
    2. 新成屋-1.建商在預收屋期間沒有賣出去的餘屋2.購屋者買下預售屋,等到完成後再出售
      1. 銷售中心
      2. 銷售人員帶領看房子
      3. 成交後簽約付訂金
      4. 辦理登記
      5. 交屋
    3. 中古屋-有人住過的房子
      1. 銷售中心
      2. 銷售人員帶領看房子
      3. 成交後簽約付訂金
      4. 辦理登記
      5. 交屋
      6. 風險:有屋齡的房子可能會有些問題,小心屋主或仲介刻意隱瞞
  3. 找房子
    1. 親友打聽
    2. 自己路上找
    3. 廣告
      1. 注意:廣告可能都有誤導之嫌
        1. 地圖可能會省略巷弄或扭曲比例,或是到市區的時間是在交通順暢的情況下
        2. 圖片如果是繪製或電腦合成,可能會美好化,真實圖景也有辦法修
        3. 價格:通常低價有可能是某幾戶或特定樓層低價
        4. 付款方式-像是可能前面低利率,後面高利率
        5. 使用評述-須注意實際坪數/頂樓加蓋的使用權或是違建,或平面圖隱藏了不佳格局或動線
        6. 公共設施-不良的公共設施,還有過多的公設比
    4. 房屋仲介-需支付仲介費
      1. 流程-仲介公司→仲介人員解說→陪同看房子→交易斡旋金→協助簽約→提供後續服務
      2. 選擇仲介公司:規模/服務內容/經營方式/通路與案源/仲介人員素質/仲介費用(可直接詢問)
    5. 上網
    6. 法拍屋
      1. 價格較低/產權清楚
      2. 資金負擔重,因為七日內要繳清屋款
      3. 屋況難掌握,因為查封到拍賣有一段時間
      4. 流程:查詢拍賣物件→收集&調查→投標→公告得標者→辦理產權轉移登記
  4. 看房子
    1. 屋內狀況
      1. 格局-大廳跟臥房分開,較有私密性
      2. 採光和坐向-坐北朝南(採光好且空氣流通)
      3. 牆壁-注意是否牆面有龜裂/掉漆有可能有漏水現象/牆角是否有裂縫,有可能會有安全顧慮/牆上有無方沒痕跡,有可能溼氣重/如果有貼上新壁紙,代表可能為了遮蓋某些東西
      4. 天花板和地板-天花板太低有壓迫感/天花板有水漬掉漆扶起,代表可能樓上滲水
      5. 水電-廚房衛浴要檢查是否有無冷熱水,並看水質是否乾淨/房間配電與插座位置,這會影響到家具擺設
      6. 注:房子最好去四次-白天去/晚上去(看看晚上的生活品質跟周遭鄰居水準)/雨天去(看有無漏水)/假日去(看假日外的日常生活)
      7. 特別注意:海砂屋/輻射屋-要問前屋主這個問題
    2. 屋外狀況
      1. 外牆-可以看出建物的屋齡,有出現裂縫可能無法承受地震
      2. 外觀-大樓住戶是否私加鐵窗或冷氣等凸出物,影響美觀
      3. 樓梯間-是否有放雜物
      4. 大門-是否乾淨
      5. 安全設施-逃生梯/房或向/停電照明
      6. 看樣品屋
        1. 格局-注意是否與合約一致
        2. 高度-注意是否與合約一致
        3. 廚房/浴室-注意是否與合約一致
        4. 建材-注意室內的建材是否與合約一致
        5. 採光-樣品屋的採光是挑選過的,實際的需參考建築平面圖
        6. 坪數-樣品屋通常會讓人誤以為感覺空間大,實際的坪數最好用尺量
          1. 房間格局是量到柱子中間,而非牆壁到牆壁
          2. 平面圖(上網學習看圖)注意比例尺
        7. 擺設-樣品屋可能擺放小一號的家具,讓你以為空間夠用
    3. 交通與位置
      1. 交通要道/特殊地段/都市計畫開發重點/明星學區
      2. 市區與郊區
      3. 馬路邊與巷道內
    4. 公共設施-一般要注意公設比跟管理維修,公設比越高代表屋內面積越少
      1. 公設比-包括安全設施/中庭花園/游泳池/運動設施/遊樂器材
        1. 公設坪數 除以 總評數 *100%=公設比
        2. 五樓公寓約10~12%
        3. 7樓電梯住宅15~18%
      2. 管理維修-一般公設越多,維修費越多
        1. 外聘保全或管理公司
        2. 住戶自組的管理委員會
      3. 一般房子權狀分三部分1.主建物 2.附屬建物 3.共同使用
        1. 在一般1樓與頂樓是價格最貴的,因為有空地與頂樓使用權,但很容易引發爭議,像是價錢問題/使用權問題/安全問題
        2. 停車位
          1. 法定停車位-可能將建築物做為避難空間使用,產權為全體住戶所有,所以不能獨立分割出售
          2. 非法定停車位-可以單獨出售或出租
      4. 社區機能
        1. 公園/集會中心/購物中心/市場或超市/醫院/學校/...
      5. 居住環境
        1. 衛生-是否有專人清潔消毒?/是否有放置垃圾的垃圾箱或垃圾車經過?
        2. 鄰居-區域性質,同區大概都差不多/公共環境維護/是否有不良行業進駐
        3. 治安-是否有上社會版新聞/居住環境亂不亂/治安單位重不重視/居明素質好不好
        4. 噪音-交通設施/夜市/鄰居
  5. 成交與過戶-買賣房屋的所有手續可以找代書幫忙,要注意是否有專業證照
    1. 議價-通常賣方都知道買方會殺價,通常會預留殺價空間
      1. 單價
      2. 總價
      3. 公告現值
        1. 審核土地移轉現值的依據
        2. 最為徵收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的依據
        3. 作為銀行審核貸款、放款額度的參考標準
      4. 判斷合理價格
        1. 跟附近房子做比較/向仲介公司索取房屋行情/成交資料 /向附近鄰居詢問
      5. 殺價-預售屋10%;中古屋 依屋齡在降10~30%
    2. 付訂金-買方反悔賣方有權沒收,賣方反悔則須加倍退還
      1. 收據注意
        1. 房子地址
        2. 付訂金-小訂約2~5%,大訂約10%(以總價算)
        3. 房屋總價
        4. 付款方式-一般要付款四次,但是可以雙方談
        5. 違約罰則
        6. 稅費分攤
          1. 買方:賣賣契約 / 地政規費 / 印花稅 / 謄本費 / 銀行貸款查詢費
          2. 賣方:土地增值稅 / 交屋日前的房屋稅 / 地價稅 / 水電瓦斯 管理費
      2. 產權調查
        1. 向賣方索取房屋地號 / 建號 / 所有權人身分證,到地政事務所辦理
          1. 注意:地目:建 是建築 如果是路就有被拆除的風險,也要注意備考藍是否有管制區像是洪水...,那就有可能被拆除或徵收
          2. 土地所有權人
            1. 要注意是否是與賣方同一人,如果不是要注意
            2. 土地買賣是賣地址是否就是你要買的房屋所在,不然在別人土地就會有日後糾紛
            3. 賣方持有權狀字號是否與登記謄本相同
            4. 備考欄是否有預告/查封/假處分/破產/信託登記等字眼
    3. 簽約-印章/身分證/訂金收據和賣方簽訂房屋買賣契約,確定買賣成交,並簽付約款
      1. 預售屋 簽約重點
        1. 房屋和土地的坐落地號
        2. 購買房屋的實際平物與公設所占坪數
        3. 停車位是法定還是非法定
        4. 購買房屋總價
        5. 付款方式
        6. 1樓及頂樓的使用權
        7. 完工/交屋日期
        8. 使用建材的種類/品牌
        9. 附贈設備如家具/電器
        10. 公設內容
        11. 更改格局或建材的費用計算/完工時間
        12. 過戶時間及印鑑交託
        13. 銀行貸款的成數及申請
        14. 稅負的負擔方式
        15. 發生違約時的罰則及賠償辦法
        16. 重簽約/開工/施工期間的付款方式
      2. 成屋 簽約重點
        1. 契約主體
        2. 契約標的物-要做好產權調查
        3. 買賣總價款1房屋價款 2持分土地價款
        4. 付款方式
        5. 貸款約定
        6. 稅費負擔
        7. 違約規定
        8. 房屋點交
        9. 立合約書人-雙方在合約書上簽名蓋章
    4. 用印-簽約後7-10天
      1. 到戶政單位申請印鑑證明
      2. 並持 戶口名簿影本3份 / 印鑑證明3份 /  印鑑章和賣方在所有文件上蓋上雙方印鑑,同時在付第二次款
        1. 買方須持有- 戶口名簿影本3份 / 印鑑證明3份 /  印鑑章 / 土地、建物所有權狀
        2. 賣方須持有- 戶口名簿影本3份 / 印鑑證明3份 /  印鑑章 / 房屋所有權狀 /土地所有權狀
      3. 付款後,賣方將印鑑/所有權狀等相關證件交給代書辦理報稅即過戶。如果買方須以銀行貸款繳交尾款,應該在此時向銀行提出
        1. 買方用印時應付的屋款給賣方
        2. 賣方-將 建物所有權狀 /土地所有權狀交給買方或代書
      4. 土地所有權狀轉移2份-一份貼印花票自己存留,1份給地政事務所存查(不用貼印花稅票)
      5. 建物買賣所有權轉移契約書 3份 1份貼有印花稅的自己存留,1份申報契稅稅捐機關存查 1份地政事務所存查
    5. 完稅-簽約後30日內
      1. 必須在簽約後盡速確認銀行願意核貸金額,並向當地稅捐處繳交房屋買賣所需負擔的稅用包過 契稅和印花稅
      2. 在交交房屋稅費時必須查明賣方是否有積欠房屋稅/地價稅 確定付清所有稅費才能辦理過戶,並付第三次款
        1. 土地增值稅需寫未積欠地價稅
        2. 由於房屋稅跟地價稅是年度課稅,所以是以交屋日為分界點,雙方按比例分擔
    6. 過戶-簽約後30日內
      1. 必須持有 買賣契約書正、副本(貼足印花稅票) / 身分證影本 / 增值稅單 / 契稅單 / 土地、建物所有權狀,到地政事務所辦理土地及建物的所有權狀轉移,以及抵押權等他向權力的塗銷貨更名,核發新權狀後,房屋所有權狀便轉移至你名下(約3天)
    7. 付尾款
      1. 將剩餘屋款全數付清或是向銀行貸款來支付最後款項,並完成過戶、交屋手續
  6. 辦理房貸
    1. 挑選銀行
    2. 申請貸款
      1. 利率
      2. 償還年限
      3. 償還方式
        1. 本息平均分攤法
        2. 本金平均分攤法
        3. 還款寬限期
    3. 通過銀行審核
      1. 銀行會評估貸款申請
        1. 實地到現場看房子
        2. 房屋證明文件
    4. 取得貸款
      1. 銀行通知簽約
    5. 如何領取貸款
      1. 通資:審核通過
      2. 辦理:房屋過戶
      3. 撥款:轉帳入你指定的帳戶
      4. 轉帳:到賣方帳戶,一般可以與上面同時完成
      5. 完成-下個月開始按月償還
    6. 另外的貸款管道
      1. 壽險公司 / 建設公司 / 房屋仲介公司 / 郵局 / 服務機構
        1. 每個的還款條件跟利率都有差異
  7. 交屋
    1. 檢查房子
      1. 預售屋
        1. 坪數與權狀是否相符
        2. 格局和平面圖是否相符
        3. 建材是否相符
        4. 附贈的廚房衛浴設備是否與喝約相符
        5. 地板/天花板/牆壁/梁柱是否平整
        6. 水電瓦施是否沒問題
        7. 消防/逃生/停掉照明是否功能正常
        8. 公設是否與合約一樣
        9. 大樓管理與保全制度是否健全
      2. 成屋
        1. 屋況是否和當時一樣(法規規定交易後半年有發生瑕疵或漏水問題,買方可以向賣方要由維修)
        2. 是否有漏水
        3. 放子是否乾淨
        4. 賣方負擔的水電瓦斯是否已繳清
        5. 是否更換門鎖
    2. 房子有瑕疵或漏水責任歸屬
    3. 違約處理
    4. 房子的必要花費
      1. 房屋稅
      2. 地價稅
      3. 房屋保險費-火險/天災險/財務險
    5. 利用房子節稅
      1. 自用住宅可扣抵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