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介紹:
祖魯法則(The Zulu Principle)是指1879年大英帝國與南非祖魯王國爆發祖魯戰爭。祖魯族的士兵僅用傳統冷兵器竟讓擁有船堅炮利的英軍大敗而回。最後英軍以損失1700人的代價才打贏祖魯戰爭。祖魯族所採取的戰術即被稱為祖魯法則。
1992年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撰寫《祖魯法則》,教人如何在股市大舉獲利,他認為投資股市應該像祖魯人一樣鎖定相當狹隘領域,縮小投資範圍,並能從中獲利的方法。
史萊特「祖魯法則」主要強調在投資市場向來居於弱勢的散戶,必須學習祖魯族一樣,集中火力在自己選定的利基專門領域,這樣才能發揮優勢,並進而打敗法人大戶,賺取超額報酬。選股方法就是強調「聚焦」及重壓「小型股」的策略,尋找獲利上升的中小型公司,以及本益比和成長預測皆超出平均水準的股票,經由經驗累積與修正後發展出他的選股準則──祖魯法則。
祖魯法則就是用以下的方法來投資股票,當然有不有效因人而異,投資多少都有風險,如何控制風險才是重點
盈餘成長率與本益比
- 每股盈餘持續五年成長:每年持續成長至少15%,
- 重點是要找到"成長"的公司,若是因為新因素使盈餘大幅提高,使歷史盈餘的重要性降低,那較短的紀錄也可以接受。
- 過去五年的EPS複合成長率大約15%以上
- 如果盈餘加速成長,也可接受較短的期間
- 如果更換新的經營階層有有明確/持續性優勢的更好
- 和成長率相比,本益比不高:
- 預估本益比<0.75預估成長率(最好低於0.66!),若有2支股票,一支預估本益比20倍,成長率30%,和另一支預估本益比30倍,成長率20%,顯然前者比較安全。
- 預估本益比成長不該高於未來成長率的3/4,最好低於2/3
- EX:預估本意成長比不超過0.75,最好低於0.66
- 公司的歷史/業界平均值與大諞平均水準相比,本益比要有吸引力
- 董事長的聲明樂觀。
- 董事長的年度和半年聲明必須樂觀,股利政策必須能夠配合過程樂觀的氣氛,市場獲利預測共識也必須樂觀
- 強勁的流動性、低債務、高現金流量:當然,財務穩健,本身就是造錢機器的公司,不用一直燒錢最好。
- 公司有競爭優勢。
- 頂級品牌/絕佳的品牌
- 專利或著作權
- 合法獨佔/政府法規(政府法規創造的力量)
- 市場盟主/主導一種產業(市佔率)
- 站穩利基市場(在利基市場中的穩固地位)
- 注:
- 通常龍頭公司比較可能有競爭優勢
- 避開蟲是一般工程/一般電器/紡織/營建與汽車公司或是過度依賴一家主要供應商或是顧客的公司
- 避免從事競爭激烈產業和產品取代性高的公司
- 利潤率最少要有7.5%,好好要有10%~20%
- 避開利潤低的公司,注意利潤率有提高的公司
- 有轉機或有題材:有題材,人才會有買的慾望。
- 轉機與題材-對股價有重大影響的新因素
- 新的經營階層
- 新產品或新科技
- 必須分辨出短暫流行的商品或可能長久流傳的產品
- 整體產業的新事件或新法規
- 如果事業就競爭對手到必之類的新事件,可能只會影響一兩年
- 新法規可能就會影響比較長
- 新併購
- 備注
- 新事物的另一個好處是提供股票現成的題材,好的題材協助創造公司成長希望,是推動股價的動力
- 有重大發展/新產品/新事件的消息時,要刻意思考這些事情是否對你的投資組合有影響,包含對未來的股票選擇的影響
- 新事物經常造成盈餘加速成長,預估成長率增高,本益比低以及股票在市場中表現強的原因
- 低總市值(股本小):大象不會疾奔,股本小才容易飆。
- 股價相對強度高:股價要比大盤強勢。
- 確定所選之成長股價格離過去兩年的最高價位在15%之內!
- 股利率不低。
- 以4%為原則,但不馬上放棄不發股利的公司!
- 合理的資產部位。
- 經營階層的持股比重高。
- 領導階層裡想的股權擁有比率為20%
- 其他重點
- 成長股價會上漲,完全因為盈餘成長和本益比倍數變化,後者比前者重要
- 避開本益比高的離奇的股票
- 考慮半年營運成績時,特別注意季節性因素,記住某些股票上半年業績一向比較好
- 注意處在復甦期間的景氣循環股和成長股的差別
- 快速成長股經常可以宣布年報或半年成績前不久,以有利的價格買進,隨後大家的注意力會從歷史本益比轉移到預估本益比
本益成長比(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 PEG),又稱動態股價收益比
PEG 指標最先應用於英國證券市場,然當時英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較小,該指標並未引起國際間較大的關注。1992 年,史萊特的著作《祖魯法則》(The Zule Principle)出版,始將 PEG 應用在投資和選股的方法推廣到美國。而後,在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區的用心推廣下,終於獲得世人的看重,後人甚至將 PEG 方法的功績歸功於彼得・林區。
PEG 的選股指標,結合考慮了目標企業的市盈率(本益比)水平和未來盈利的成長性。一般認為當 PEG 為 1 時估值合理,數值越低則意味著股價越被低估。史萊特甚至認為要找 PEG 低於 0.75 的股票,最好是能低於 0.66。
計算方法
PEG 指標最先應用於英國證券市場,然當時英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較小,該指標並未引起國際間較大的關注。1992 年,史萊特的著作《祖魯法則》(The Zule Principle)出版,始將 PEG 應用在投資和選股的方法推廣到美國。而後,在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區的用心推廣下,終於獲得世人的看重,後人甚至將 PEG 方法的功績歸功於彼得・林區。
PEG 的選股指標,結合考慮了目標企業的市盈率(本益比)水平和未來盈利的成長性。一般認為當 PEG 為 1 時估值合理,數值越低則意味著股價越被低估。史萊特甚至認為要找 PEG 低於 0.75 的股票,最好是能低於 0.66。
計算方法
- PEG = 市盈率/凈利潤增長率
- ※ 分母為預估盈餘成長率或一段時間的盈餘成長率平均值皆可。
- 例如: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 100 倍,未來 3 至 5 年年度凈利潤復合增長率是 50%,該公司的 PEG 即為 100/50,即 PEG 為 2。
小型成長股
- 強制標準
- 股本盈利或EPS過去五年至少有四年成長
- 股本盈利過去四年間至少倍增
- 和成長率相比,本益比不高
- 董使長的聲明必須樂觀
- 公司必須擁有合理的流動性(流動性/高現金流/低債務)
- 擁有重大的競爭優勢
- 公司必須不守特殊因素傷害
- 重要標準
- 有轉機或題材
- 總市值小
- 相對強弱 高
- 期望標準
- 股利率至少有4%
- 股票必須擁有合理的資產價值/部位
- 經營階層持股
- 公司不應該由家族控制
- 股票應該有投票權
成長股基準
- 必要條件
- 本益比相對低。EX:低於0.75
- 前瞻本益比未達20:本益比區間落在10%~20%:預測本益比落在15%~30%
- 每股現金流強勁,次年報和五年平均雙雙勝過每股盈餘
- 現金結餘或槓桿不到50%
- 一年相對強弱高
- 佔有競爭優勢
- 董事會集體持股
- 高度誘人
- EPS增長,源於自我複製,成長
- 董事會集體買股
- 市值小
- 股利收益
- 加分因子
- 低股價營收比
- 推陳出新
- 低股價研發比
- 合理資產狀況
- 注意很少有股票可以滿足所以條件,所以有時必須視情況通融
財報相關
- 必須閱讀財報和會計帳中的詳細附件和董事長聲明,多注意警訊和會計師報告中的意見
- EPS將來呈現時,必須扣除特別和例外項目,公司必須說明這兩種項目,而自己必須決定這些項目是否該加回去或是剔除,而得到比較真實地的公司成長展望狀況
- 像是折舊/研發/商譽/...
- 注意是否有虛增盈餘,像是比較營業利潤和營運現金流是否有龐大差距,有龐大差距可能代表有"會計花招"的警訊
- 可轉換公司債/選擇權/認股權證 總額超過股本10%時,要用稀釋程度和可能的利息節省,調查盈餘數字
- 常併購的公司時,要研究帳目中的附註,確保根據"獲利能力支付併購價金條款"中延後考慮債務不會變得過高
- 如果當年稅負因為非經常事件而減少,要根據正常的稅務,調整盈餘
毛利是競爭優勢指標,但要注意?
- 毛利極高會招來其他公司競爭
- 毛利極低會提高投資風險
- 毛利大幅變化,通常是高層新官上任
- 低毛利產業很難翻身
- 毛利顯著回升,可能是產品或服務改良的結果,從經營層面,法人報告,見報和年報可看出端倪
- 毛利起起伏伏代表企業面臨定期或週期的價格戰
- 一家公司毛利要跟同行或產業做比較
- 毛利的趨勢很重要,若每況愈下可能是企業喪失競爭優勢的最初警訊
股東會注意
- 出席股東會觀察公司組織,董事長,執行長對應情況
- 年報:如果過於精美或放不少董事長或其他董事照片的需要特別注意/小心
- 董事會組成:如果有找政治人物或官員就是扣分,這些人有的只是來露臉對公司沒有幫助
- 執行長在外活動:如果常發表產業/國情看法的執行長,可能對其相關有非分之想,表示心思不夠放在公司的職位上
- 重要幹部的生活方式:愛在房屋或是專機做文章的人
- 獲利預測觀察:留意正式場合所預測的獲利,但事後落空的董事長,接下來法人可能不會買帳,連帶危及籌資能力
- 幫手的來頭:投資營行....
科技股五型
- 龍頭股:傳統方法即可,重點放在競爭優勢,本益比欸數,成長率,現金部位長期前景
- 起飛股:同上,但要注意公司在產業的地位策略規劃和流動性,本益比倍數過高的別碰
- 小型股:尋常的投資指標即可,但要提高戒心,要挑本益成長比低的,注意本益比高的別碰,並且要更強調現金流動性
- 研發概念股:
- 市值大的別碰
- 無當期營收或連年獲利的別碰
- 經營階層一再失信的別碰
- 資金務必無虞
- 且戰且走,分批進場
- "凸槌"股:留意出差錯的公司,但看好會止血回升,加上股價營收比未達0.75,且股價研發比介於5~10之間的公司
- 費雪對毛利的想法:
- 偏愛有競爭優勢的公司
- 向經營階層打聽未來的毛利目標
- 懷疑誇大宣稱老本行的毛利會改善
- 檢查執行長過去職涯的毛利實績
- 偏愛高市佔率
- 在意國際競爭的威脅,不光看國內業者的毛利
葛拉漢:投資公式
- 第一種-以低於公司淨流動資產價值的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淨流動資產必須減去過去的所有費用,且不能計算公司的任何固定資產(EX:不動產/工廠/機台/品牌/商譽),要重淨值中扣除
- 葛拉漢建議在股票漲到淨流動資產減去過去所有費用的價格時,把股票賣出
- 第二種-購買具有盈益率不低於最高評等債眷殖利率2倍的股票
- 注:盈益率為本益比倒數
- 第三種-買進股利率不低於最高評等債眷利率三分之二的股票
- 1.全國知名的公司生存的機會比較大。
- 2.尋找擁有著名品牌和其他堅強事業關係的公司,特別要注意通常擁有高資本報酬率的公司。
- 3.關注經營階層的能力。
- 4.注意有無主要競爭對手倒閉。
- 5.尋找資產價值超過市價的公司。
- 6.公司借貸總額不應高過淨值的100%。
- 7.掌握上次公司在循環期高峰以及景氣復甦時的本益比。
- 8.未來一年盈餘成長或轉虧為盈的預測絕對必要,虧損可能造成你希望避免的可怕風險。
- 9.掌握時機,要等你真正確定循環已經觸底時才行,你要尋找最早的變化跡象、尋找慘淡景象後的第一批好消息。
- 10.確保公司能熬過經濟衰退的特別指標:
- (1)確保公司的產能維持不變,主要的工廠沒有賣掉。
- (2)尋找營業額大致維持,只有利潤率下降的公司,這一點是利潤率可能迅速恢復的絕佳指標。
- (3)注意公司是否大幅降低過成本,你會希望你選擇的公司在景氣回升時精實有力。
- (4)尋找通常善於創造現金的公司,如果稅損可以沖抵未來的獲利,短期債務可以很快清償。
- 11.考慮景氣循環股時,董事持股的交易狀況很重要,在接近景氣循環低點時,看到很多董事買股票,顯然會讓人很興奮,董事可能犯錯,但是他們應該知道內情。
- 12.在公司發行新股時買進,可能是參與景氣復甦很好的方法。
- 13.找在正常情況下是自己所屬產業中主力的公司,這一點最好的指標是營業額與總市值的比值,凡是超過五倍,都是相當便宜的標的。
景氣循環股買賣原則:
以下對於資產股與領導股之看法摘自[散戶兵法-祖魯法則]一書:
- 買進原則
- 在你評估景氣循環會好轉的情況下買入你依據上列原則選出的股票。
- 賣出原則
- 1.看到新聞界或券商研究報告指出,這家公司是成長股時,立刻賣出。
- 2.到了復甦第二年,公司預測的本益比升到公司過去最高本益比的75%時,應該賣掉。
- 3.股價上漲一倍時,應該考慮賣出。
- 4.若景氣仍持續往下走,未如自己所評估的景氣狀況,則應當賣出。
作者吉姆‧史萊特自身的投資分享:我很少投資景氣循環股,因為我覺得上檔利潤似乎限於一次性的利得,然而,如果你善於掌握時機和選股,還是可以賺到龐大的利潤。
- 資產股:
- 以資產股為重的投資人對短期營於不是非常感興趣,他們認為,如果公司擁有適當的資產,資產最後會創造出盈餘。
- 資產較難估價的因素:
- 不動產價值可能暴跌。
- 工廠和機械在經濟困難時拍賣價格大幅低於帳面價值。
- 品牌估價困難。
- 估值時應剔除商譽,估價才會較為一貫、保守。
- 投資資產股標準:
- 重要標準:尋找淨資產至少超過目前股價50%的公司。
- 負債總額不能超過淨值50%
- 保護性標準:負債總額不能超過淨值的50%。
- 公司必須有適度的盈餘,不要買嚴重虧損的公司,不管公司的資產多麼雄厚。
- 公司的基本業務必須相當有吸引力,必須有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例如要避開造船公司。
- 額外誘因:看到執行董事買股票。
- 領導股(即龍頭股/大型股):
- 大型股歷史比較悠久,比較像是社會結構的一環,因此比較不可能因為缺乏資金或意外事故而倒閉。
- 大型股市場的流動性高,獲利或停損較能成交。
- 領導股的缺點:
- 有許多人研究,股價通常比較貴。
- 大象不會疾奔,但偶爾會衝刺。
- 找出具有成長性的領導股:
- 過去五年每股盈餘複合成長率15%。
- 至少有四年正成長。
- 去年每股盈餘至少成長15%
- 每年分派股利,過去五年未曾減少股利。
- 領導股挑選
- 過去五年EPS複合成長率15%
- 至少四年正成長
- 去年EPS至少15%
- 每年派股利,且過去五年沒減少
- 台灣領導股示例:
以下摘自《散戶兵法-祖魯法則》探討有關「借殼上市股」的內容:
- 借殼股:
- 通常經營規模很小、平平無奇、無足輕重的業務,最重要的是,借殼股已經在股市掛牌交易。企業新秀入主借殼股,目的只是讓自己的公司走後門上市,企業新秀自己的公司歷史通常太短,或是有其他缺點,不能夠走比較正常的道路,在股市中掛牌交易。
- 舊經營者通常會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後,迅速退出,而且賣掉跟新經營者主要業務比較沒有關係的原有業務,讓新經營者有效地控制整個公司的董事會,得到借殼上市的機會。
- 這種股票的價格經常會巨幅上漲,因為大家寄望公司會大舉出擊,然後公司會利用高漲的股票,推動若干併購案。因為股價會再度上漲,市場預期公司會有更多行動,這種過程一再持續,形成最完美的借殼上市遊戲。
- 借殼上市股投資原則:
- 1.新經營階層的背景要找幹才、找重量級董事加入羽量級公司的例子,注意他們過去輝煌的成就,作為你對公司未來寄予厚望的基礎。
- 2.確定看到新經營階層購買公司的可觀股權。借殼公司幾乎總是這樣,但是要密切注意董事的買賣狀況,把董事大幅賣出當成跟著照樣大賣的明確信號,幾乎不必理會相關的解釋。
- 3.因為借殼公司未來的進展大致上要看新股發行的情形而定,公司的股務代理商、投資銀行與投資機構的能力如何,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一流的新經營團隊通常會吸引大力的支持。
- 4.注入借殼公司的業務必須有獲利與每股盈餘成長的紀錄,不動產公司當然是例外,要適用不同的考慮因素。
- 5.購併案完成後,要確定借殼公司因此得到的每股盈餘,足以為公司提供合理的起步基礎。
- 6.避開很大的借殼公司,堅持只選跳蚤,因為大象不會狂奔。
- 7.避開沒有完全上市或沒有在興櫃市場掛牌的借殼上市股。
- 8.公司的流動性:確定公司擁有淨現金餘額,或是有限的債務。
- 借殼上市股的投資組合原則
- 1.至少要把投資分散到十檔股票上,最好每一檔股票的金額相同!
- 2.與你的成本相比,股價下跌40%要停損!
- 3.要讓利潤成長
- 借殼上市股賣出原則:
- 讓獲利累積一年,一年時間到了以後要評估基本面,評估每一檔股票真正的價值,有疑問時可先
新興市場-生命循環理論
- 第0期:剛開始或低迷中(是最低點時期)
- 經濟停帶或實質緩慢景縮
- 特徵
- 資本資出很少,國際地位惡化
- 政治和社會不安定
- 企業獲利低迷
- 沒有外資進入或外資外逃
- 觀光不振
- 股市成交量低
- 新聞一面倒的負面消息
- 第1期:準備中或開始好轉
- 特徵
- 社會/政府/經濟開始改善
- 流動性改善,出口增加,資本回流,外國資本直接或間接增加
- 消費/資本支出/企業獲利/股價上升
- 觀光開始好轉
- 股市開始上漲
- 國外企業(資本家和外資)進入
- 稅改-鼓勵資本形成,吸引外國人進入
- 第2期:第一波成長後期(快到高點時)
- 特徵
- 失業率下降
- 擴大產能支出,大眾認為經濟狀況的改善可以永遠持續(錯誤的樂觀)
- 外資大舉進入,股價推升到高估程度
- 通膨加速,利率上升
- 首都像是巨大的建築工地
- 國際新聞有利
- 外國卷商和研究報告越來越多,越來越厚
- 觀光勝地
- 第3期:經濟開始趨緩或下跌
- 特徵
- 過度投資,產能過剩
- 企業獲利放緩或下降
- 股價暴跌(含利率上升/大型弊案/企業倒閉/外部震撼)
- 許多公寓/旅館/商業大樓/購物中心完工
- 首都看起來是繁華的城市
- 有一座新機場啟用,跟另一座開始規劃
- 不動產與股市投機客開心
- 本地人積起投資自己不懂的國外資產(藝術品/不動產/股票)
- 第4期:經濟有點反轉或微微成長(反彈)
- 特徵
- 信用成長放緩
- 利率下降
- 本地公寓超過本地人購買力,而在國外打廣告
- 商用不動產租金開始持平或下降
- 政治與經濟狀況開始惡化(有強而有力的反對黨領導產生/罷工/犯罪率高)
- 第5期:嚴重下滑
- 特徵
- 信用緊縮
- 企業獲利下降
- 不動產價格遽跌
- 大型業者破產
- 公司短缺現金
- 建築工地停工或是無法完工,空房率高
- 研究報告變薄
- 觀光降低
- 第6期:落底
- 特徵
- 貨幣走貶
- 利率下降
- 消息不利
- 注:
- 不同階段所發生的狀況是參考,要視情況而定,不代表列出的特徵就是該階段的狀況,還要參考政府的作為,根是否無能或腐敗
- 不代表每個國家都會0接到6,有些經濟體可以做出適當的修成再度回到前面的階段
分辨多頭頭部與空頭底部
- 多頭頭部
- 現金部位低
- 價值難尋
- 利率即將或已經上升
- 貨幣在轉折的景縮
- 新股可能有許多公司上市,但素質下降
- 內部人賣出
- 對消息反應是是利多不漲,因為市場已精疲力竭,好消息已被人消化,市場購買力所剩無幾
- 市場領導股改變,也就是市場方向向改變的前兆(通常作頭期間的投資人少買成長股,改買景氣循環股)
- 多頭時可能很多人在談論股票,含不相關的人
- 媒體一副樂觀跟"這次不一樣"的報導或氣氛
- 空頭底部
- 現金在手
- 價值易尋
- 債劵殖利率高,利率下降
- 貨幣在轉折的擴張
- 內部人買進
- 對消息的反應利空不跌,公司可能發布慘況業績,卻發現賣方無力可跌
- 不受歡迎的類股忙於建立穩固的技術基礎,而開始有生氣/朝氣,可能或下一個多頭市場的產業或領導股
- 空頭時,大部分人認為沒道理詞有股票
- 媒體很少報導或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