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WIKI)
勝戰計
- 第一計-瞞天過海
- 原文為:「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陰之對。太陽,太陰。
- 其意思是在最公開的場合,實現最隱密的目的。
- 是使用偽裝的手段,利用機會,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出其不意的行動,讓人措手不及。
- 古時有名的有:薛仁貴瞞天過海、太史慈奇謀突圍楚、楚莊王示弱滅敵、賀若弼施計渡江等。
- 商業上:置入性行銷
- 第二計-圍魏救趙
- 原文為:「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 此計之意思是:
- 攻打正面強大集中之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例如利用敵人之精銳正在攻打另一國家,並且兩軍相持不下時,趁機攻佔敵方本土,迫使敵人退兵或分兵;待敵回國的時候,在途中予以迎頭痛擊, 並把他們消滅掉,這是孫臏的做法。
- 先打擊氣勢旺盛的之敵人,不如尋找機會先打擊敵人虛弱之地方,消滅敵人。
- 古時有名的有:孫臏圍魏救趙。
- 商業上:轉移陣地,像是網路拍賣YAHOO打不贏EBAY,但是先進入亞洲市場,所以得以占先機
- 第三計-借刀殺人
- 原文為:「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 此計的含義是借用一方的力量來消滅另一方的力量。
- 利用矛盾、反間、離間等謀略,巧妙的借用別國的力量,來 擊敗敵人,並能保存自己的實力。
- 古時有名的有:曹操借孫權殺關羽、鄭桓公借刀誅敵。
- 在商業上:可以像是公司想進入國際可能需要取個比較國際化的名子,或是有些廠商跟品牌簽約,製作"貼牌"的商品來販售...。所以可以依靠的就是產銷人發財不管是公司內部的或是外部的
- 第四計-以逸待勞
- 原文為:「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 此計意謂困敵可用積極防禦,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而我方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在作戰中,「以逸待勞」就表現在自己養精蓄銳,待敵疲勞混亂時,乘機出擊取勝
- 乃佔有利的形勢,一面防止敵人的功擊,一面養精蓄銳,等到敵人士氣低落的時候,再採取主動攻擊的策略。
- 古時有名 的有:孫臏再敗魏軍於馬陵、陸遜以逸待劉備。
- 在商業上很常見,有些新科技出來的時候一些大廠不會急著進入,等一些廠進入分析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最後看準時機,挾著金錢跟技術優勢義舉取得市場
- 第五計-趁火打劫
- 原文為:「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夬柔也。」
- 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當敵方遇到困境,面臨麻煩時,我方就要乘此機會進兵出擊,從而制服對手。也是偷襲的一種,「趁火打劫」也可以用作成語,常常用來形容趁人之危,大撈便宜。
- 趁著人家的家裡失火時,闖入屋內掠奪財物,也就,是說趁著敵人處於危險混亂的時候加以攻擊的策略。
- 古時有名的有 :劉邦毀約滅項羽、齊國趁虛攻燕、宋襄之仁。
- 在商業上有很多案例,像是龍頭企業跌倒了,其他企業是否抓住機會成長,或是地緣政治出問題了,股價低點,是否抓準時機佈局進場
- 第六計-聲東擊西
- 顧名思義,聲音在東面,而打擊在西面。我軍的行動時東時西,或攻或守,飄忽不定,引誘敵人做出錯誤判斷,不能自控,我則抓住敵人這一混亂局面,出其不意地進攻,一舉取得勝利。
- 利用巧妙的方法誘敵,使敵人產生錯覺,再乘機消滅敵人。
- 古時有名的有:官渡之戰、周亞夫敉平七國之亂。
- 在商業上這也很常見,像是現在最有名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跟狗拿錢,用免費服務來賺取廣告費跟消費者習慣來獲利,或是印表機用低廉價格販售,但是卻提高墨水售價來換取利益,簡單說就是讓人以為原本這是他要的獲利模式,但事實上是靠別的東西獲利
- 第七計-無中生有
- 原文為:「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 「無中生有」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把沒有的說成有的,意為胡說八道,是個貶義詞。
- 此計用在軍事上的則非貶義,是指:先通過假的、虛的行動,使敵人放鬆警惕,受到迷惑,然後我方再利用這一有利的時機,迅速採取真的、實的行動,以迅猛的速度,攻擊敵人,從而將其擊潰。這個計的關鍵就在於真假變化,虛實結合,讓敵人捉摸不透。
- 所謂無中生有是將沒有假裝成有,使出虛虛實實的手段,以 混淆對方判斷的策略。
- 古時有名的有:張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戰、張儀無中生有。
- 在商業上有點像是廣告,例如用個虛擬故事來說產品以前的歷史或是在地XX年之類的憑空捏造手段來獲取利益
- 第八計-暗渡陳倉
- 原文為:「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 此計是我方利用敵人被我方佯攻、佯動的迷惑手段所蒙蔽,乘虛而入,以達到軍事上的出奇制勝。
- 「暗度陳倉」後來成為成語,指利用以明顯、不相干的行動,吸引對方的注意,再暗自採取其他行動,以達成目的。
- 此計和聲東擊西有異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裝要出兵攻擊,誘 使敵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備,我方卻從另一個方向予以突擊。 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策略。
- 古時有名的有: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呂蒙巧奪荊州、鄧文識破敵計。
- 在商業上引申為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動,用以迷惑、麻痺對手,或是吸引顧客,然後暗中另開一條戰線現,已戰勝對手或贏得顧客,就像是電影賣周邊商品
- 第九計-隔岸觀火
- 原文為:「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 敵方內部矛盾區域激化和表面化,秩序混亂。這時,我方一定要靜靜等待敵人發生暴亂。等敵人反目成仇,窮兇惡及,勢必自取滅亡。這就是豫卦的原理:能夠順應實際而行動,就會得到好的結果。
- 靜觀對岸火勢,按兵不動,不論遇到任何事,就靜靜的觀察 變化。
- 古時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觀火。
- 在商業上有很多的手法像是某公司出現問題,開始挖腳該公司或是收購該公司,或是兩大企業在打價格戰,雙方沒力之時就一舉收割市場
- 第十計-笑裡藏刀
- 原文為:「信而安之,陰而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 使敵人相信我方的「友好誠意」而麻痹鬆懈;我則藉機暗中謀劃,積極準備,待機行動切不要讓它發生變化。這就是暗藏殺機、外事和好的謀略。
- 表面上露出笑容,態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備,而自己卻秘密 策劃,準備充份後,一舉打敗對方,這是表面柔和,卻暗藏 殺機的策略。
- 古時有名的有:曹操機智除患、荊軻示好刺秦王、關羽大意失荊州。
- 在商業上就像是有些政府會開放很好的條件讓企業家投資,但是進入後才跟企業家說有那些限制,又或者像是直銷
-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 原文為:「勢必有損,損陰則益陽。」謂當戰局發展必然會有損失時,要捨得局部的損失,以換取全局的勝利,即所謂「棄車保帥」。
- 就是捨棄李而獲得桃的策略。也就是用最小的損失得到最大的勝利。
- 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 古時有名的有:孫臏以下駟敵上駟、程嬰殺子報恩、公子壽李代桃僵。
- 以商業上就是指犧牲曉得來保全大局,以免被整個給拖累,簡單說別"因小失大"
-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 原文為:「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 出現微小的漏洞,也必須及時利用;發現微小的利益,也要力爭獲得。變敵方小的疏忽為我方小的勝利。
- 原來的意思是說,在路上看到一隻羊,便順手把牠牽回去的意 思,就是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把人家的東西拿走。
- 古時有名的有:滿清順手拿走大明江山、沿路撒財以保命。
- 在商業上可以像是順手做了什麼事情,而產生了沒想到的利益
攻戰計
-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 原文為:「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以謀也。」
- 有懷疑就要偵探確實,待情況完全掌握再行動。反覆偵察,是發現暗藏敵人的條件。
- 以木棍揮打四周的草叢,使躲在草中的蛇驚惶奔走,進而加以捉捕。當敵情不明時,應切實掌握情況後,再展開行動,如此 才不會陷入敵人的埋伏中。
- 古時有名的有:打草驚縣官。
- 在商業上可以向公司與公司談交易,突然謠傳有其他買家,讓原買家著急地想要趕快成交,而使交易價格提高
-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 原文為:「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 凡有作為的,難以駕馭和控制,不能加以利用;凡沒有作為的,往往要依附別人以強立,這就會來求助於我。利用沒有作為的並順勢控制它,這不是我受別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別人。
- 原意是指,已失去的效用東西,又以另外一種方式出現。
- 古時有名的有:李鐵拐借屍還魂、劉備掠蜀自立、田子春為主討兵權。
- 在商業上可以是收購經營不善的公司,把他重整後恢復昔日光彩,或是原本的產品已落入夕陽,但是在別的領域找到了新的用途
-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 原文為:「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連。」
- 等到自然條件對敵方不利時再去圍困它,用人為的假象去誘騙它。向前進攻有危險,那就想辦法讓敵人反過來攻我。因為每個人都會選在對自己有利的作為據點
- 老虎是山中之王,因此若想打虎,必須要先把老虎從山中引誘出來, 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因為老虎離開了山區後,威風盡失。這句 話用在戰略上,就是說當強敵一但離開其根據地,失去了優勢後 ,再予以攻擊。
- 古時有名的有:韓信背水之戰、虞詡調虎離山脫困解危。
- 在商業上的虎可以是資金或是大公司的研發,讓他們研發錯誤的產品或是投資不正確業務,來讓自己的產品順利上市,也可以是像關稅"愛爾蘭荷蘭三明治"
-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 原文為:「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 逼迫敵人無路可走,它就會反撲;讓它逃跑則可減弱敵人的氣勢。追擊時,跟蹤敵人不要過於逼迫它,以消耗它的體力,瓦解它的鬥志,待敵人士氣沮喪、潰不成軍,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 按照《易經·需》卦的原理,待敵人心理上完全失敗而信服我,就能贏得光明的戰爭結局。
- 以退為進,卻抑先與的策略。在包圍攻擊時,故意放縱敵人,並不 是任意的放縱敵人,而是先放鬆一下,不把敵人逼的太緊,所謂的 逼則兵反,縱則滅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散而後擒,兵不血刃 。
- 古時有名的有: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鄭武公巧計滅胡邦、王邑圍攻昆陽。
- 在商業上就像是飢餓行銷,給個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東西,誘發人思考與討論
-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 原文為:「類以誘之,擊蒙也。」
- 用極類似的東西去迷惑敵人,使敵人懵懂上當。就像是釣魚要魚餌一樣,沒有魚餌就不會有魚來吃,換句話說,給人甜頭(佔便宜),才會上鉤(中圈套)
- 其意是指:利用沒有價值的東西來換取珍貴而有價值的策略。有以 小易大、以賤易貴的意思。有時像是自己提出不成熟的意見,來吸引別人提出高建
- 古時有名的有:常健求詩、劉邦輕率受困、魏王拋磚引玉。
- 在商業上就像是分期付款,買房子只需付頭期款就可住,後續慢慢繳款,讓建商可以更容易地把房屋銷售出去,而建商可能犧牲一些小利(房價漲...之類的)
-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 原文為:「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 其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
- 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鬥中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 挽弓當自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作戰時要先 把敵方的主力摧毀,先俘虜其領導人,就可以瓦解敵人的戰力。
- 古時有名的有:張巡計擒子奇、曹操機智解危。
- 商業上就是要先了解"王"是什麼,而王也就是客戶或消費者的需求,滿足需求就容易取得成功,接著要做什麼都比較方便,像是Google的搜尋後來所提供的GMAIL...等服務,APPLE的IPOD到IPHONE
混戰計
-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 釜底抽薪,指從鍋底抽掉柴火。同義語,斷根枯葉。
- 原文為:「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 不能夠迎擊敵人強大的正面力量時,就要消滅敵人強大力量藉以存在或產生的根源,消滅事物藉以存在發展的對面,事物本身的正面也就難以存在與發展了。
- 就是抽薪止沸,徹底根除的意思。換句話說,當敵人勢力強 大,我方無法以實力與其相對抗時,就要運用策略以削弱敵 方的氣勢,進而屈服對方,出其不意的打擊對方的弱點。
- 古時有名的有:吳漢冷靜退敵、薛長儒勇挫敵人士氣、曹操火燒烏巢。
- 再商業上就是攻擊敵人的根本,可以是資金也可以是物料,例如說某個商品很貴,該公司又接近壟斷,喜歡坐地起價,然而想要突圍的方法就是讓該商品不再那麼"稀有",如提供更便利或是更便宜的替代產品
-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 原文為:「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 趁著敵人內部混亂之機,利用它的懵懂沒有主見的弱點使他順從。這是一個自然規律,就像人到了晚上一定要入室休息那樣的自然。
- 原意是指攪混池水,使魚兒昏頭轉向,然後加以捕捉。 利用敵人內部混亂,失去主體性時再予以攻擊,即可以 輕易擊潰對方。
- 古時有名的有:益二州之計。
- 在商業上簡單說就是混淆戰術,使用與對手相似度高或是不易使消費容易辨識差異的產品,來藉此獲得利益
-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 原文為:「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 保持原來的形態,完整原來的陣勢,使友軍和敵人既不懷疑又不輕舉妄動,隱蔽轉移主力,必須要先迷惑敵人。
- 在千鈞一髮之際,設法留下偽裝的假像,以掩人耳目,然後 暗中逃走,這種巧妙的脫身方法就是金蟬脫殼。
- 古時有名的有:劉邦金蟬脫殼、王守仁脫身之計、齊景公換裝脫困。
- 商業上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面對惡意收購的對手,把公司資產轉移到別的公司,讓對手收購到一個已變成空殼的公司
-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 原文為:「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 對於小股敵人可以將他們圍住,剝奪圍殲。放走他們是極其有害的。
- 當賊跑到屋內時,將門窗關緊,讓其無路可退,再加以捕捉, 有甕中捉鱉的味道。也就是說緊緊的包圍對方予以一網打盡 。
- 古時有名的有:秦趙長平之戰、夫差未斷禍根。
- 在商業上可以像是一條龍服務,讓消費者進入後,完全不想離開,把消費者的想要的服務,一次滿足
-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 原文為:「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腋。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 原文為:「形格勢禁,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 釋義:「遠交近攻」意為結合遠方勢力以攻打臨近國家或敵人。或是與遠方的國家締交聯盟,以攻擊鄰國。實務上就是與強大者交好,慢慢把強大者不喜歡的人事物,用主動幫忙的方式消滅,並慢慢壯大自己,直到有一天再把強大者吃掉
- 古時有名的有:秦始皇遠交近攻統一天下。
- 在商業上就是跟不同公司結盟來打擊其他公司,像是汽車業在發展電動車一樣,需與科技公司結盟來取得與強大的電動車公司競爭
- 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 就是趁小國有危難的時候,藉著救援之名而加以併吞。
- 可以像是用理由騙過乙,攻入甲,再把甲當跳板,功入乙,借道取勝
- 古時有名的有:趙燕唇亡齒寒、晉獻公假途伐虢。
- 再商業上就是原本是代工業做沒人要做的部分,幫忙代工,最後做到幫品牌來研發,直到最後,取得大量市占,反而變成說話最大的公司,連品牌都不可忽視
-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 原文為:「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 就是暗中將對方的主力調換,削弱戰力的策略。和偷天換日、 偷龍轉鳳的意義相同的。
- 古時有名的有:秦始皇以謀略滅齊、趙高矯詔立胡亥。
- 在商業上可以是把一樣的東西加上某個名詞而變貴,像是電競筆電...,或是用合法手法逃漏稅都算是案例
-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 原文為:「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 意謂勢力強大者要使弱小者屈服,應不露痕跡,委婉的提出警告,採用間接的指責方法。即所謂「殺雞儆猴」、「敲山震虎」。
- 勢力強大者要使弱小者屈服,應不露痕跡,委婉的提出警告, 是一種間接的指責方法。
- 古時有名的有:優孟辭相諫莊王、司馬穰苴統馭人心之法。
- 在商業有的就是管理層有時主管走偏了又聽不下建議,就只能用指桑罵槐的方式來暗示主管
- 第二十七計-假痴(癡呆)不顛(瘋癲)
- 原文為: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 便是裝成痴呆狀,讓對方消除戒心,其實內心非常的冷靜, 等最佳的時機就立刻行動,和扮豬吃老虎是同義的。
- 古時有名的有:司馬懿詐病欺曹爽、狄青擲錢振軍心、燕王假痴不顛。
- 在商業上有的是一個突發奇想的事情,有人做了,其他同業恥笑愚蠢,然而最後真正賺錢的人,是當初被看是愚蠢卻事實上是做對的事情的人
- 第二十八計-上樓抽梯
- 原文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 故意顯示出有利可圖之點,引誘敵人進入絕境,截斷它的增援或接應部隊,使它全部陷入被包圍的死地。遭遇覆滅的大禍,那是由於貪得無厭。
- 以利益誘使對方深入困境後,再徹底的予以消滅,不留後路。 和過橋拆板和過河拆橋意思是一樣的。
- 但還有別的例子是把自己的隊伍至於有進無退之地,以便破釜沉舟,迫使士兵與敵人決一死戰
- 古時有名的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項羽破釜沉舟之計。
- 在商業上的有像是美國勞資談判,通常是所有人關在會議室裡直到有結果,沒有結果大家就一直號在會議室,看誰撐不下去,另外還有像是觀光地理的販賣部,通常價格貴,但遊客也沒有別的選擇可以選
- 第二十九計-虛張聲勢(樹上開花)
- 原文為:「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
- 這是指利用「虛張聲勢」來欺騙敵軍。
- 這個成語來自於「鐵樹開花」,由於鐵樹很難看到開花的情形,所以被認為是很難實現達成的事情,而「樹上開花」則是指在樹上貼上花,而使其他人認為達成了很困難的事情,進而達到欺騙敵人的效果。
- 當己方處於劣勢的時候,隱瞞自己的實力,明明乏力卻故作 很有實力的樣子,讓敵方摸不清相,以便能出奇致勝,頗有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味道。
- 古時有名的有:李世民計救隋煬帝。
- 在商業上像是資本還未充足的情況下,不能與其他對手抗衡十,成功的技巧之一就是"借",缺資金借資金,缺人才借人才,缺技術借技術,使之為我所用
-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 原文為:「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 由被動的狀態轉為主動,進而掌握到控制權,與喧賓奪主意 義相同,是以漸進的方式進行,一有機會就立刻把握住,進 而掌握主導權。
- 古時有名的有:劉邦忍辱負重、司馬氏反客為主、郭子儀化被動為主動。
- 在商業上就像是跟銀行借錢,如果借小錢,銀行擁有你,如果借大錢,你擁有銀行
-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 這一計的意思是送美女或者美男過去,令目標人物終日玩樂不理政事,迷惑他,再併以其他計謀對目標人物發動致命一擊,將其滅亡。
- 兵強攻其將,將智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以利禦寇, 順而相保。美人計就是用美女來迷惑對方,使其耽溺於享樂, 失去戰鬥的意志。
- 使用"糖衣砲彈",先從思想意志來擊敗對方將領,使其欸部喪失鬥志,再進行打擊
- 古時有名的有:西施絕色媚夫差、紂王女色亡國、孫權貼了夫人又拆兵。
- 商業上有很多像是公關或事前台幾乎會有外形姣好的女性來做門面,也有在談合約時由於跟顧客無法成功,就想辦法讓他的老婆來影響他的決策
-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 是一種以虛敵實的心理戰術。在緊急關頭,以大膽的冒險行動來造成敵人錯誤判斷,經常能夠達到排難解危之目的。
- 空城計中所含的這種謀略思想,古人不僅用於守城,也用於敵眾我寡之遭遇戰。作為一種心理戰術,它不是用實力戰勝敵人,而是透過研究敵人主帥之心理活動,以謀勝敵,驚退敵兵。使用時,必須要有足夠膽量。
- 這是一種心理戰,讓敵人心生疑慮,以為我方有埋伏,而不敢 貿然出擊,以佯裝來擾亂敵人的判斷力,使其嶨動退兵而解除 危機,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若被敵方識破的話,可能會全軍 覆沒。
- 古時有名的有:諸葛亮設空城計、張守珪空城退敵。
- 在商業上有時就是產品多袋式佯裝稀少,來提高價格,說一直缺貨,貨很少,所以只有漲價意圖
-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 利用間諜傳播假情報,以達到離間分化的目的。
- 古時有名的有:陳平離間范增遭貶、岳飛反間破賊兵。
- 商業上就所謂的商業間諜,釋出錯誤情報讓商業間諜的幕後主使判斷錯誤
-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 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 這是一種特殊做法的離間計,己方故意傷害自己,然後利用血淚換取敵人的信任,再行反間顛覆敵人。
- 故意傷害自己,利用血淚換取敵人的信任,再行反間顛覆敵人 。
- 古時有名的有:黃蓋的苦肉計、王佐斷臂說文龍、要離刺慶忌。
- 再商業上就是所謂的跳樓大拍賣,打折...等促銷,看是傷害自己利潤,但實為銷售額
-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 連環計,又稱計中計,基本上來說是一計累敵,一計攻敵,數計並用,以使敵自累從而失敗,就像是指將數個計略,類似環與環一個接一個的相連起來施行一樣。假如連環計中其中一計不成功,對於整套策略的影響很是深遠,甚至會是以失敗為告終。
- 就是計上計,先用一個計謀混淆敵人的判斷力,再以另一個計謀 加以攻擊,如此計中生計,使敵人內部互相矛盾,以達到擊敗敵 人的目的。
- 古時有名的有:王允施連環計、張儀巧計縱橫天下。
- 在商業上除了像是擠牙膏式的推銷產品外,手遊也是活動一個接著一個半,讓人無法離手
-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 走為上策不是三十六計中最明智的計策,而是說當情況非常危險 的時候,走到恰到好處,走到讓人覺得聰明的做法。
- 在不利的條件有三路可走以免全軍夫莫,一是投降,但表示徹底失敗,二是講和,代表半贏半輸,三是退卻,代表可以保存實力,等待轉機
- 古時有名的有:曹操的雞肋戰術、檀道濟走避魏軍。
- 在商業上在對手或市場混亂之時,不易貿然進場,或是以在市場中了,可以選擇後退一步,等待機會,一次拿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