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職責與使命
- 企業三大職責
- 經濟方面:必須以企業是銘的身分,在國際社會中,產業與經濟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
- 人類群體方面:必須透過企業活動來建立與員工、股東及顧客等企業協力者之間,穩定的信賴關係q
- 社會貢獻方面:企業有責任提供有價值的商品與服務,來開發客源,進而打造一個富饒的社會
- 要達到上述三項職責
- 首先 站在顧客的立場來進行企業經營
- 顧客真正 想要的商品
- 品質優良的東西
- 更便宜的購入價格
- 想要時能立即獲得
- 完備的售後服務(迅速、誠懇、慎重地對應處理)
- 再來 揭示作為企業核心的經營理念,拓過經營理念與市場環境動向分析,來設定經營目標
- 然後 藉由 經營者卓越的領導能力,使經營管理系統能有效的進行,使企業具備技術力、對應力、活力,達到系統化營運
達成使命
- 四大基礎
- 經營體質強化
- 鞏固經營體質基礎的具體手法
- TQM-全面品質管理
- TPS-豐田生產方式
- 經營高層卓越的領導能力
- 人才培育
- 問題解決型-目的是恢復原狀,如果目的是解決現狀問題,就要使用問題解決型的人才
- 課題挑戰型-目的是追求理想,而想要達成企業遠景,就需要使用課題挑戰型來進行經營活動
- 重點是幫助大家思考"應該呈現什麼理想狀態,為此又該怎麼做"
- 經營者的職責
- 確保經營資源並有效地進行分配
- 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
- 每年檢討願景
- 不該放任基層職務負責人自行決定達成的遠景,,因為每個部門只會在自己負責的部門,依自己的職務範圍來思考重要程度,並進行活動,但是這些重點活動,卻未必是企業為了達到遠景的重點活動
- 因此經營者需要告知負責人,達成中長期經營遠景時的重點活動,並確保他們了解
- 利另外負責人應該要優先進行高層指示的重點活動,從高層到作業員都應該要朝同一個方向進行活動,方向一致才能達成經營遠景
- 確保公司上下目標與行動一致
- 共同認知/共同方向/共同努力
- 信任,才能培育人才
- 正確的判斷力
- 能把握時機,迅速下決定的能力
- 要能信任部屬
- 管理的PDCA循環(戴明循環)
- 重點管理與活動展開步驟
- 物的製造七原則
- 4S-打造出安全/舒適/容易作業/容易懂這種"對人愛護"的生產作業環境
- QC活動-建立出能產生最好品質的生產線
- TPS活動-建構必要的物品,在必要的時間只生產必要的輛的"適時生產-供給"生產架構
- TPS、TPM活動-建構在必要生產時,"設備-人"的效率能活用的狀態
- ---------------
- 目視化管理-建構出生產線的實際狀況和一常發生,能目視化的管理
- 人才評價/養成活動-高技術之物的製造即能對應管理的"固有技術儲備"、另外對能"進行改善,改革的人才"的養成
- 宣示
- 安全的工作環境
- 不出不良品,不做不良品
- 適時的生產與適時的供給(拉式生產)
- 改善作業方式,容易做/容易了解的工作職場
- 願意對"改善挑戰/改革的的人才"進行養成培育
- 重點活動,不可以一口氣全部實施
- 唯有一年推行一項重點活動,才可真正達成效益
- 第一年-方針管理與管理職的職責
- 目標管理的推進法與管理職責的認識
- 第二年-5S活動與目視化管理
- 職場環境改善與異常的顯在化
- 第三年-問題點解決的進行法
- 透過QC活動來追求真因-擬定對策,使對策標準化
- 第四年-新QC活動
- 對品質不良進行事前預防活動,在事前就防止品質不良的活動
- 建構品質零不良的生產線
- 第五年-TPS活動與PM活動
- 對七大管理原則進行再次徹底執行,尤其是絣除過去已經定型的活動,概念,針對基礎/根本的部分進行再教育
- 配置一個"配有模擬設備的TPS實踐道場",用來模擬課題、發現問題與剖析問題
- 第六年-實踐與應用
- 透過QC活動來追求真因
- 反覆展開與教育
- 品質至上,但安全第一
- 確保 S(安全) Q(品質) C(成本) D(產量交期) M(道德士氣)
企業遠景
- 理念不能變,但方針要年年調整
- 不變 :
- 基本理念-品質至上
- ↓
- 企業理念
- 創造新價值
- 在國際競爭中穩健成長
- 與社會、自然共生
- 尊重個人的創造力與自發性
- 隨侍場環境而變化 : 長期遠景 → (修正) → 年度方針
- 企業根據遠景做事,才能避免太晚發現問題。看清未來變化,才能居於不敗地位
- 方針管理
- 方針管理體系圖 47
- 方針管理活動
- 那些方針/誰是負責人/何時完成/用什麼方法/做到什麼程度
- 實施內容要具體到可以立即展開行動
- 注意:重要管理指標必須每月或每日追蹤
- 管理者/監督者職責
- 業務分掌-自我的職責與工作內容
- 行動計畫
- 作業要領書-將日常工作標準化,可以有效的整理工作,也可以職責明確
- 行動計劃書-突發狀況或緊急業務,的作業要領
- 日常管理的 PDCA
- P
- 製造現場必要的標準作業
- 作業標準
- 作業要領書
- 模具更換要領書
- 特殊工程條件表
- 特殊工程條件檢點要領書
- 階層別行動計畫標準-監督者的日常計畫標準化
- QC標準
- QC工程表
- 品質確認要領書
- 異常處置要領書
- 防呆點檢要領書
- TPD標準
- 標準作業表-節拍時間/作業順序/標準等待數明確
- PM標準
- 設備定期檢點要領書
- 設備日常檢點要領書
- 電極、刀具更換要領書
- D
- 確實遵守規定,並做好目視管理與行動計劃表(打卡)
- C
- 確認品質結果好壞/確認規定遵守狀況、實施裝況
- 如果現場所有事情都需要詢問作業員或監督者才可掌握狀況,那就是無管理狀態
- A
- 對品質再次進行確認,並對不良品進行處置
- 首先:發生異常時,生產線停止,並通知管理與監督者
- 再來:探討異常發生的原因(5 WHY)
- 技術上的問題
- 管理上的問題
- 並防止再發生
- 使做法標準化
- 管理者職責
- 69
- 5S活動
- 73
- 原則:盡量別外包,花錢固然可讓職場達到一定程度整齊與清潔,但卻無法使5S活動定型下來,且自己整理才知道那裡有問題
- 77
- 重點:先局部實施,已發學問題
- 精神:找到髒汙的源頭
- 課題種類
- 挑戰型-目的是為了要更好,水準再提升
- 解決型-讓水準恢復正常
- 解決問題的處理步驟
- 認識課題與問題點
- 1.選定主題(使課題或問題點顯現)
- 2.掌握現狀
- 3.設定目標
- 4.制定計畫(對於解決課題,問題點進行規劃)
- 5.要因解析(追求真正的原因)
- 技術面
- 6.真因的追求與整理
- 7.檢討對策方法
- 8.實施對策與改善
- 9.效果確認→6.
- 10標準化
- 管理面
- 6.真因的追求與整理
- 7.檢討對策方法
- 8.實施對策與改善
- 9.效果確認→6.
- 10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