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標不應該是買球員 你的目標應該是贏得比賽。而為了贏得比賽,你該學會經營。
比恩說過,「你不該做的事情,就是學洋基隊,因為他們的本錢比我們雄厚三倍。」
簡單介紹:
一、魔球理論:奠基於棒球,應用於籃球
魔球理論的首次提出源自美國財經記者麥可·劉易斯所著《Money Ball》一書。書中以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的小球會奧克蘭運動者隊的經營模式為例,來總結出小球會在沒有資金、吸引不到大牌球員的前提下取得好成績的「生存法則」。
奧克蘭運動者隊經理比利·賓恩超脫了當前棒球聯盟下常規的思維法則,他開始與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彼得聯手進行數學建模下的數據分析,不僅如此,他將諸多分析人員更換為沒有運動背景的高校畢業的數據人才。從新的視角重新思考真正決定比賽,卻未被人發現的信息。
簡言之,用專項代替平均,用「非傳統型球員」的隊伍創造奇迹。
奧克蘭運動者做到了,在三名球員被紐約洋基隊挖走的前提下,在新的賽季,他們創造了20連勝的驚人紀錄,那也是俱樂部歷史以來,最為輝煌的一年。
總結魔球理論的4個要點:
- 挑選球員的首要因素是注重客觀數據,在精確計算之後,在低價球員中挑選所需單項數值更高的球員。
- 開啟「海淘」模式。注重發掘曾被淘汰掉的明日之星,或著重挖掘不知名的「草根」球員。
- 關注「低潮」球星,挑選經歷傷病潮或是低潮期的球員,用小合約買進,再獲得重生。
- 明星頂薪,普通球員底薪,減少處於二者之間合約的人數及選項。
讀到這兒你會發現,莫雷將上述的一切,都應用到了他的籃球王國之中。
二、關於引援的魔球理論
魔球理論最大的特點:用最低的價格,激發球員最大的專項才能。換言之,就是沒錢。試問,又會有哪一位老闆不喜歡自己手下的得力幹將用最少的投入換來最大的回報?這是莫雷位居火箭12年,被兩位火箭老闆皆信任的最主要原因。
這本書雖然大部分都在講棒球有關的事情,但事實上用在企管與投資也是真的有效
以下是一些內容重點跟個人想法:
- 這套系統本身就是明星,這套體系之所以能運作,是因為大家都相信它,要是有人不信,整個體系就會出現弱點
- 這套系統將每一次攻防切割成無數微小、有意義的碎片
- 有最多錢的人,通常是贏家
- 洋基隊是棒球界鈔票決定一切,用金錢買成功並不可恥,或許因為不引以為恥所以比任何球隊買到成功。
- 按編:所以有太多資源的情況下,可能學不到什麼技巧,因為可以用資本來掩蓋許多不足的地方,就猶如古老的笑話"潮水退了就會知道誰沒有穿褲子"
- 運動家隊,你有多少固然很重要但更多要的是,你花得有多聰明!
- 有限資本的人生中,總是充滿各種令人難堪的取捨,竅門在於清楚知道你捨棄甚麼,取了甚麼?
- 懂得取捨,專注目標
- 不要期待完美,而是判斷那些不重要
- 按編:例如一個強打者,有很高的上壘率,那他的身材就不是該去注意的重點
- 最難找到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投資
- 比恩說過,「你不該做的事情,就是學洋基隊,因為他們的本錢比我們雄厚三倍。」
- 按編:也就代表,專注於值得專注的地方,不需要模仿不該模仿的對象跟不能模仿的對象。(每個人的狀況是不同的),巴菲特說過:不會要求打擊率四成的球員改回棒姿勢,也有此道理
- 營運與投資
- 首先,何謂適合?誰是適合?其實就是透過各類數據的呈現,找出某個位置上選擇。
- 而投過各類數據分析,你會發現,這世界上有太多被低估的適合選擇。接著,回到我們實務上的限制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成本、可能是品質。在限制的範圍內,找到最具組合價值的球員。
- 透過你手邊現有的資金、考量可動用的時間、設定一個目標報酬率,然後找尋投資標的。當我們在數據分析時,只要考慮,這個選擇會如何協助達到我們的目標。接著我們就可以看到被市場低估的許多優秀選擇。其次,我們透過這些優秀的標的,做出策略的鋪陳,就可以獲得足夠的報酬。
統計數字
- 學會循著理性路線,自行思考
- 假設/反覆求證,絕不要以為答案完美無瑕,不要盲從專家
- 數字是客觀,臭屁是主觀的
- 有系統地追尋棒球知識
- 廣大大眾不瞭解的是,統計資料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理解,是讓自己活得更聰明,而這重點卻已消失不見。
- 按編:就像是了解財報的本質,判定每個數字真實反應的狀況
- 讓統計數字取得語言般的重要性,而非數字
- 按編:統計數字要能夠被解釋(正確的解釋),不然只是個數字而已,而且要把數字用在正確的地方
- 如果無法從紀錄冊中精準分析出誰的守備好,用眼睛也無法精確看出來,那到底該怎麼做?
- 人們往往會因為偏見,而被眼前的事物蒙騙,以至於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 數字,能幫助你破解胡說八道
- 分析棒球統計數字,識破職棒壇許多胡說八道
- 當數字取得語言般的重要性,就取得權力去做語言所能做的一切,這些數字藉由一面破裂的鏡子,所描述得不只是棒球,還有個性、心理學、歷史、力量、優雅、榮耀、穩定度、犧牲奉獻、勇氣、成功與失敗、挫折與厄運。他還描述企圖心,貪功,紀律,以及白癡淺意識才能真正理解的勝利與挫敗。大多數覺得那些短暫事件得無聊紀錄,缺乏深刻意義與長久價值:但對於我來說是收藏人生祕密的藏寶箱。
- 讓數據說真話
- 按編:正確的數字,可以帶領找到被低估的球員,和被高估的球員。在市場上也就是找到價值被低估的公司,與被高估的公司
- 尋找真正有貢獻的數字,或是把數字用在對的地方
- 像是上壘率
- 一開始被當作是投手的失誤,但修正過後,就變成打者的進攻能力依據
- 聚焦在正確的數據上,你就不會太在意他的外表,可以依照過去交出的成績,客觀判斷一位投手的價值
- 所重視的不是一個年輕球員現在的模樣,或是未來可能會變成怎樣,而是過去做了甚麼?
- 把錢花在打擊好手上,而不是花在頭上,因為增加上壘率,才會有進攻的機會
- 缺乏想像力,會導致市場無效率,當你只因外表,就將某一群人排除在某個工作之外,你就不可能找到最適任這個工作的人。
- 按編:帶入投資的時候,重點是專注於該公司現在的狀況進行分析,而不是以過去的狀況分析或是未來前景,應該是要著重於這幾年的財報,來分析這公司現在是否是間好公司,再來判斷可以好多久,而未來變數太多,參考就可以了
- 上壘率
- 一、每一位打者都要表現得像首棒打者,將上壘視為首要目標。
- 二、每位打者都得具備打全壘打的能力,部分原因是長打能力會讓對方投手投得更小心,於是更容易形成四壞保送,因而提高上壘率。
- 三、對於任何有天分成為職棒球員的人來說,打擊主要是一種心理技巧,而非身體技巧。或至少,打擊能教的部分是屬於心理層面
- 按編:上壘率的概念,代表找到合適的統計數字,且用正確的方式收集。
- 找出致勝KPI
- 情境:比恩顛覆傳統花大錢、買明星球員的組隊觀念,不買「球員」,買「勝場」。不以球員「打擊率」,改以「上壘率」為指標。因上壘率高,贏球機率就高。
- 按編:重點就是企業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採用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用對指標做策略佈局。在書裡運動家隊就是知道目標是贏球,而展開一連串為了贏球的手段,像是上壘率,避免觸及短打(犧牲出局數換壘包)...,一連串的策略
球員交易
- 捧紅他,然後用高價把它賣掉(在撲克牌桌上找傻瓜)
- 將選手的價值拉高,來取得離開時,更好的籌碼來讓球隊進步,且不會多花錢,有時還可以用假消息來拉高賣價,如果判定選秀友好物也可拿選秀權
- 按編:如果知道球員被高估,也可以拿去換被低估或等值的球員(可能不只一位),來補償。也就代表事實上這次轉換球隊反而更強了,投資也就差不多把貴的股票拿去換便宜的股票
- 在交易過程,也可以尋找其他可能的交易,或是其他隊伍可能的交易,從中找尋對自己有利的交易
- 仔細檢視被有錢球隊挖走三名球員後,到底失去了甚麼,或是大家以為它們失去甚麼
- 找到出問題的球員,但事實上問題不大或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 例如其他缺失可以由其他人補上
- 例如:明星球員離開,可能就需要多找幾個人來補它的位置
- 每種長處彌補某一弱點,也會創造另一弱點,也因此每種長處也是弱點,每種弱點也是長處
- 按編:球員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所以記著該做的工作都有人做,也就是在替換時可以找到更好的來補或是...
- 要以球隊整體來看,一個步行,就改其他可行
- 重點在 贏球,讓整體(體質)變更好
- 也就代表所有該做的工作(事)都有人做,所以要把數據切細,才能更快地找到更好的或是不足的地方
- 從數量分析取代本能直覺,成為市場下注決策的主流,在極具野心的那一代人的腦子裡,灌輸了無效率與機會之間的一種新關係,同時強化了動腦與金錢的舊關聯。
- 選購球員的秘訣
- 不管你有多麼成功,改變永遠是好事,絕對不能安於現狀,資源有限時就負擔不起長期解決方案只能負擔短期解決方案。所以必須不斷升級,否則就毀了。
- 當必須有所作為時,那就慘了,因為可能會做出很爛的交易
- 沒簽到想要的球員,總是能夠彌補的,但如果以錯誤價碼簽到球員,可能就永遠彌補不了。
- 知道棒球每位球員在你心中的確切所植。每位球員在你心中應該有個價格
- 知道自己想要哪個球員,然後全力爭取,不管其他球隊說他們想把誰賣掉
- 你所完成每項交易,都會被其他主觀意見公開檢視,我才不會擔心自己的每一項人事決定都會登上報紙財經頭版,想要把事情做好,你就不能在意報紙寫些甚麼?
- 身為資源有限的隊的好處:不必擔心被人嘲笑
- 按編:反正都不會更糟了,就盡情的發揮不怕別人的笑
- 拖網作業:
- 目的在獲取對交易成功關係的重大資訊,其他各隊總經理對於不同球員評價,交易球員其實跟交易股票或債劵沒有甚麼兩樣,掌握較多資訊的交易員,就能大撈一筆。比恩很確定,自己的訊息比別人豐富。
- 把以上的球員切換成股票,就成為投資或投機
職業生涯
- 競爭平衡定律,世界上有一種負面動能,這種動能不斷運作,把強隊與弱隊,戰績領先戰績落後球隊,好球員與壞球員之間差距拉近!
- 種種策略的平衡,永遠有利於落後的球隊
- 心理因素容易把勝利者拉下來,把失敗者拱上去
- 按編:尤其是連勝階段或破紀錄階段,此時的勝利者為了追求紀錄,反而壓力更大,更容易出錯
- 現實就是當你體會到如果要存活下去,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打球方式
- 提升自己,主動打擊,提升上壘率,知道自身所在壘包位置,直至奔回本壘!
- 心態的調整,給自己自信,強化自身知識
- 按編:在投資領域也就是學習看財報,了解總經與個經,跟未來趨勢,也就是越懂市場(股票),就越能掌握先機。
- 當發現選股或是決策有問題時,就必須改變自己的選股方式或決策(策略),因當給自己一個目標,來幫助決策(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