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8大無腦發言,別再問老闆「我該怎麼做」!

這是我在天下雜誌上看到的我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節錄下來

1. 「你到底想要我怎麼做?」
除非是需要額外指導的新手,否則任何員工都應自己找出辦法完成工作,主管的角色是確保整個團隊方向一致。

主管最佳回應:「我不管你怎麼做,完成它就是了。」

2. 「這是我的點子,所以功勞都是我的」
一旦員工提出好點子,且經過團隊中所有成員一同執行後,原先的點子就成了團隊資產,而不是個人功勞。
主管最佳回應:「如果你希望這想法付諸於實,那我們整個團隊都是這點子的主人。」

3. 「我會試著準時交差」
主管協調大家的工作時,需要知道的是每項作業確切的時程。「可能」或「我會試著」將會讓團隊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主管最佳回應:「準時,不然就是遲交。沒有『試著準時』這件事。」

4. 「請你替我看看這份300頁的文件」
提出這樣的要求是相當不尊重主管的,自身也有工作的主管絕沒有時間替你過目這份300頁的文件。

主管最佳回應:「給我一頁重點摘要整理。」

5. 你能替我打給他們嗎?
這是以下犯上的最佳範例,不只浪費主管的時間,還會助長部屬的依賴度。

主管最佳回應:「不行,那是你的工作。」

6. 啊!我忘記告訴你了
主管及部屬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準則,就是要避免「意料之外的事」,部屬應該在釀成麻煩前將意外處理妥當。

主管最佳回應:「如果發生太多次,後果會反映在你的年度考績上。」

7. 我只是需要發洩一下…
面臨難解的問題時,這也許能提供部屬抒發情緒的管道,但主管並非諮商師,而是帶領整個團隊一同解決問題的人。

主管最佳回應:「好的,但先讓我們專注在該完成的工作上。」

8. 你確定這是最好的決定嗎?
一旦做出決策,任何嘗試要重新發想或是提出懷疑的舉動都是多餘的,應將心力放在實行上。

主管最佳回應:「是的。」

開會543

這是由Cheers雜誌上看到的,作者是 洪懿妍,這一篇是我自己覺得寫很有意思,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參考 (傳送門)

就像我之前說的,我人還在越南工作時,我經常喜歡站著開會,而且都有設定開會時間,開會的目的只不過是做計劃跟處理跨部門的問題,沒有必要去浪費太多時間再回報一些對任務沒有幫助的事情,各部門有自己相關疑問,就因該自行排除或是用直接決策的方式進行。

「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愚蠢,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自私。」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時間被浪費,開會最忌諱議題東拉西扯,夾纏不清。

當部屬的多半不喜歡開會,殊不知,對主管來說,開會壓力也很大!尤其是年輕、或剛上任的新手主管,會議不只是下指令的場合,同時也是直接面對下屬質疑跟挑戰的時候,每個人都睜大眼睛在看:這個位子,你可以坐多久?
知名的激勵專家,《言語無價》(Talk Ain’t Cheap? It’s Priceless)的作者艾蓮.麥達(Eileen Mc Dargh)就指出,在限定時間內,召集數目適當、職務適當的成員,進行一場緊湊、聚焦、成功的會議,有助於將新手主管快速拉高到領導人的層次。
不過,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事前好好準備。既然會議室是建立主管威信的重要地點,最好從召集會議那一刻起,就開始沙盤推演,做好計劃。這樣才能發揮領導力,帶領下屬「愈開愈會」,而不是「愈開愈不會」!

如何主持一場成功的會議?首要之務是掌握4大基本原則。

原則1:開會目的先想清楚
        召集會議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你希望這場會議結束之後,獲得什麼樣的結果。
●你想要解決某個問題?
●你想要得到有用的構想?
●你想要了解計劃的進度?
●你想要傳遞或接收某些資訊?

原則2:會議流程再三確認
        開會最忌議題東拉西扯,夾纏不清。在開會之前,把所有的問題組織排序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一份妥善研擬的議程可以讓所有與會者掌握會議的梗概,提升會議效率。
一份好的議程內容必須包括:
●會議的時間及地點。
●會議主題。如「X專案進度會議」、「預算會議」、「腦力激盪會議」等。
●討論的主題。
●所有出席人員名單。
●每個子題的報告人姓名。
●每位報告人所分配到的時間。

為了讓與會者進入狀況並做好準備,你最好在會議前兩天就將議程送出,同時也要求報告者先將需要其他人閱讀的資料寄出。

原則3:發言時間分秒必較
        時間是不可逆,無法取代的珍貴資源,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時間被浪費。要知道,某人在一個8人的會議上遲到15分鐘,就等於耗掉了組織兩小時的時間。
因此,會議時間一到,就馬上進入議程,儘速建立明快的領導人形象。接下來,以議程作為你掌控時間的最高指導原則,嚴格要求與會者遵守規定的發言時間。
務必事先確認所有重要議題都已納入議程,不要在議程最後列個「臨時動議」欄位,它往往就是浪費時間的幫兇。
如果你意識到大家在某個議題上逗留太久,想辦法加快步調,快速做出決定。或者,要求相關成員另外再召開一個小會議,進行討論。
此外,可以在會議以外的時間做的事,就不要拿到會議上來做。例如,可事先閱讀的資料、可透過電子郵件或佈告欄公布的訊息等。
如果你想確定團隊成員都了解你的意思,並且需要雙向溝通,那麼只要針對先前發出的訊息,透過email問答確認就行了。
還有,在會議上最好不要為了一些小事追根究柢,可以留到會後再說。

原則4:讓所有人感到滿意
記住,當你主持一場會議時,既要處理事,也要處理人。因此,除了達成會議目標外,也要讓與會者感到滿意。
針對你的會議主題,也許有人希望再增加某個討論議題;也許你分配給某個議題的時間太多或太少。你要允許與會者在開會之前,對議程提出意見,並且在會議中鼓勵開放性的溝通。
還有,開會是個民主的過程,絕不要拿頭銜來壓人。最後,會議結束時,花個幾分鐘的時間,對照你的會議目標,來評估會議的成效,以作為下次開會的改進依據。
開會前6點提醒
1.必要時才開會。
2.要求與會者關掉手機或調成靜音。
3.檢視行之有年的例行性會議,如果已經淪為形式,取消它。
4.避免在晚上及週末開會,如果非得這麼做,至少要保留到緊急時才用。
5.不要在開會時進行社交,別把會議室當成交誼廳。
6.別忘了說︰謝謝。

皮克斯的22 條說故事指南

原作者是Emma Coats是一位皮克斯的故事藝術家:至於是誰翻譯的我找不太到,如有人提醒將會補上
  • 1. 敬佩一名角色的努力不懈與勇於嘗試,多過於敬佩他的成功。
    • 成功不是目的也不是結果。
  • 2. 切實感受觀眾想要什麼,而不是你想要表達什麼。
    • 把消費者需求擺在第一位。
  • 3. 規劃自己想表達的主題很關鍵,但不到最後一刻你的觀點都是斷簡殘編。
    • 產品又何曾不是這樣的呢?
  • 4. 從前從前……他們每天……直到有一天……因為……所以……因此……所以……最終……
  • 5. 簡化、專注、整合特色、截彎取直。這樣雖然可能讓你覺得失去了有價值的東西,但它可以幫助你從固有思維中解放。這條法則應該早已深植人心。
  • 6. 你的角色擅長做什麼,喜歡做什麼?給他們相反的東西,看他們如何挑戰自己解決這些不曾解決的問題。
    • 別只專注於程序了,試試去開拓市場吧,琢磨怎樣讓市場接受自己吧!
  • 7. 先思考故事的結局,再考慮過程和發展。說真的,結局部分是最難的,所以在一開始就得先細膩規畫。作為創業者,你有製定過確實清晰的發展目標嗎?「我們要佔領XX 市場」,這只是誰都會說的空話。
  • 8. 落筆後,即使故事未臻完美也就此結束。完美結局存在於理想中,你得向前走,下次再做得更好。
    • 知捨得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9. 如果構思卡關,列出一份「下一步絕不可能發生的事」的清單,它往往能告訴你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 想想看大企業會怎麼解答他們碰到的難題。
  • 10. 把你喜歡的故事打散,明確自己究竟喜歡的是哪些元素,然後才有化為己用的可能。
    • 想一想自己欽佩的創業者,問一問「XX 會怎麼做?」,你慢慢就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那一位典範。
  • 11. 把好主意寫在紙上不斷地修正完善,不表達出來只會爛在腦子裡。
    • 不斷與他人溝通,找出自己創業計劃的不足,並不斷地完善它。與同行、消費者、投資人、競爭者、陌生人溝通,而不僅僅是和自己親密的朋友。
  • 12. 愈早出現在腦海中的想法愈要打折扣,也不要局限在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想法……想盡辦法打破平庸無奇,讓自己被自己驚喜。
    • 你的想法應該獨一無二卻令人興奮,充滿替代選項的想法無法打動人心。
  • 13. 讓筆下的角色擁有自我意識,而不是你的魁儡。為角色安排劇情對編劇而言很簡單,但對觀眾來說很無趣。
    • 賦予自己的品牌或公司「象徵性」,讓它們足以代表你的品牌或公司。
  • 14. 你為什麼必須說出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吸引人的部分源於你內心的何種信仰?這就是故事通篇的核心。
    • 思考自己創業的初衷。
  • 15. 想像自己就是筆下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把自己丟進難以置信的情境中,感同身受。
    • 永遠對用戶、員工與投資人真誠以待,這會令你受益匪淺。
  • 16. 利害關係是什麼?給觀眾一個理由去支持這個角色。
    • 人們往往要看到你傾盡金錢與前程做這件事,他們才會願意把自己的金錢或前程壓在你的身上。
  • 17. 世上沒有徒勞無功,即使暫時毫無作用,但終究會在某個時候將發揮價值。
    • 永不止步,永遠讓自己保持做事情的狀態,可以是埋頭苦幹,可以是探索未知領域,也可以是與人溝通,不一定非得源於一顆功利之心。
  • 18. 你必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什麼時候是在竭盡全力,什麼時候只不過是手忙腳亂。
    • 你並不是另外一位Steve Jobs。
  • 19. 讓角色「一不小心」陷入困局是很好的手法;讓角色「一不小心」擺脫了困局,大家會認為它是開外掛。
    • 你應該知道,大眾希望看到你的難處和你的努力,而不是你莫名其妙的成功之路。
  • 20. 試著找一部你不喜歡的電影,將其拆分重組成你喜歡的樣子。
    • 找一個市面上已經有的,但你不滿意的產品,做出一個更好的來。
  • 21. 你所創造的角色與場景都得具有意義,不能只是「酷」而無邏輯,背後必須有明確的動機。
  • 22. 你故事的精髓在哪裡,可以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嗎?如果你已經有了答案,就從這裡開始吧。
你創業計劃的精髓在哪裡,可以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嗎?如果你已經有了答案,就從這裡開始吧。

Richard St. John 談成功的 8 個祕訣

Richard St. John 談成功的 8 個祕訣

這是我在TED上看到的,如果有興趣要看的可以到TED的官網上看,細節就不再這邊說了,自己看(傳送門:T.E.D)

內容大致上是提到:
  1. 熱情-為了喜好而工作,不是單單為了錢或利
  2. 努力-簡單說就是成為工作狂或者說是工作玩家,在工作中得到樂趣。
  3. 成為高手-設定目標。然後讓自己成為頂尖者。
  4. 專注-並不停的練習
  5. 自我突破-不停地要求自己,並突破自己。
  6. 服務-服務人群
  7. 想法-正如投影片上的建議:聆聽、觀察、保持好奇心、時常提問、解決問題、與人交流、堅持到底。
  8. 毅力-堅持
書名是:成功者的8個特質:持續這8件事,預約十年後的名利雙收
內容大約是以下9點:
  1. passion 熱情
  2. work 工作
  3. focus 焦點
  4. push 奮力
  5. ideas 想法
  6. improve 改善
  7. serve 服務
  8. persist 堅持
  9. 回到1